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954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带电作业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温度检测电路、电源、控制开关、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和单片机主控单元,所述单片机主控单元通过控制开关与透明导电薄膜镜片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该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采集人体温度与镜片表面温度,并以人体恒定温度为基准与镜片表面温度进行比较,同时采集镜片表面湿度,以温度湿度作为双判据对带电作业眼镜进行状态识别,并做出相应动作,确保带电作业眼镜在作业过程中处于温热干燥状态,为作业人员提供清晰的作业视野,消除因镜片雾化而产生的潜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电作业防护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由于整个作业过程是带电操作的,因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电弧,如此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伤到作业人员眼睛的风险,因而在现有的带电作业过程中需要戴上护目镜。而在冬季进行带电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较大,容易在镜片形成水汽遮挡视线,影响作业人员工作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采用对环境温度与镜片温度之差的大小来控制加热元件提升镜片温度来除雾,如申请号为CN2020204445946的技术:一种防雾眼镜,并具体公开了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镜脚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镜片上,但镜片起雾容易在短时内发生,设置在镜脚和镜片上,但常用镜片和镜脚的材料导热性较差,会降低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加热起始时间延后,而且当两个温度传感器处于同一环境下时温差变化不会太大,所以更难使加热装置启动。镜片起雾的原因为佩戴人员呼吸出的气体中含有过饱和蒸气,当过饱和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在镜片上凝结成水雾,因此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破坏起雾条件,人体呼吸是必须的,所以提高镜片的温度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冬季带电作业过程中防护眼镜因佩戴人员呼吸导致镜片起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包括温度检测电路、电源、控制开关、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和单片机主控单元,所述单片机主控单元通过控制开关与透明导电薄膜镜片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优选的,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所述湿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通过电源转换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电性连接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控制方法,包括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所述湿度检测电路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透明导电薄膜镜片上,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A和温度传感器B,所述温度传感器A用于测量人体表面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B用于测量镜片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镜片表面的湿度,所述电源的功率输出可通过单片机主控单元调节,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初始化,设定温差范围和湿度;步骤二:湿度监测电路检测镜片湿度并传输到单片机主控单元中,当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时,进入步骤三,反之,则进入步骤四;步骤三:温度监测电路检测镜片温度与人体温度之差并传输到单片机主控单元中,当温度差小于设定温差范围时,进入步骤五,反之,则进入步骤四;步骤四:单片机主控单元发出开通信号,开通控制开关,电源通过控制开关加热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并回到步骤二;步骤五:单片机主控单元关断控制开关,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停止加热。优选的,所述温差范围包括设定温差范围A、设定温差范围B优选的,所述设定湿度为40%,所述设定温差范围A为2℃~3℃,所述温差范围B为5℃~10℃,所述较低功率为电源功率的20%,所述较高功率为电源功率的100%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当温度差小于设定温差范围A时,进入步骤五,反之则进入步骤四-1:单片机主控单元发出开通信号,开通控制开关,电源通过控制开关加热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同时单片机主控单元给予电源以较低功率进行输出,并回到步骤二优选的,所述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当温度差小于设定温差范围B时,进入步骤五,反之则进入步骤四-2:单片机主控单元发出开通信号,开通控制开关,电源通过控制开关加热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同时单片机主控单元给予电源以较高功率进行输出,并回到步骤二优选的,所述电源为电池包,所述控制开关为晶闸管开关,所述电池包生成5V直流电并通过电源转换电路生成-5V直流电VEE供给温度监测电路芯片用电、生成3.3V直流电VCC供给湿度监测电路和单片机主控单元的芯片用电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眼镜,包括镜框,包括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所述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镶嵌在镜框上。优选的,所述镜框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镜脚。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A和温度传感器B,所述温度传感器A设置在镜脚的末端与人体贴合处,所述温度传感器B设置在透明导电薄膜镜片上。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线路结构,包括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所述湿度监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位器、第七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晶振、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AT89C2051、第二监控电路芯片MAX813L、第三模数转换芯片TLC1549、第四温度传感器DS1820、第五湿度传感器IH3605。第四温度传感器U4的第一引脚同时与第四温度传感器U4的第三引脚、第五湿度传感器U5的第一引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以及地相连,第四温度传感器U4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十二引脚相连,第五湿度传感器U5的第二引脚与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二引脚相连,第五湿度传感器U5的第三引脚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VCC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位器R7的一个固定端相连,第七电位器R7的另一固定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七电位器R7的滑动端与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三引脚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六电位器R6的一个固定端相连,第六电位器R6的另一固定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第六电位器R6的滑动端与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一引脚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VCC相连,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六引脚与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十九引脚相连,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十八引脚相连,第三模数转换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十七引脚相连,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监控电路芯片U2的第七引脚相连,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七引脚与第二监控电路芯片U2的第六引脚相连,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五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单片机主控单元U1的第四引脚与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及地相连,第二监控电路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第二监控电路芯片U2的第一引脚相连。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测电路包括第八电位器、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位器、第十二电阻、第六温度传感器AD590、第七温度传感器AD590、第八运算放大器。第六温度传感器U6的正极同时与第八电位器R8的一个固定端、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第七引脚以及+5V电池相连,第六温度传感器U6的负极同时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包括温度检测电路、电源、控制开关、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和单片机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主控单元通过控制开关与透明导电薄膜镜片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包括温度检测电路、电源、控制开关、透明导电薄膜镜片和单片机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主控单元通过控制开关与透明导电薄膜镜片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所述湿度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通过电源转换电路与单片机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电性连接。


5.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防起雾带电作业的镜片,所述湿度检测电路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透明导电薄膜镜片上,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A和温度传感器B,所述温度传感器A用于测量人体表面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B用于测量镜片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的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镜片表面的湿度,所述电源的功率输出可通过单片机主控单元调节,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化,设定温差范围和湿度;
步骤二:湿度监测电路检测镜片湿度并传输到单片机主控单元中,当湿度小于设定湿度时,进入步骤三,反之,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温度监测电路检测镜片温度与人体温度之差并传输到单片机主控单元中,当温度差小于设定温差范围时,进入步骤五,反之,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单片机主控单元发出开通信号,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张宇马伟张忠陈浩杨帆罗兵兵张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