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微正压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微正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及工业场站中,电气箱式设备最为常见,控制柜内二次接线较多且各设备间距较短,如其长期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运行,一是容易腐蚀内部精密元件及设备,造成设备霉变和金属部件锈蚀,加速设备老化损坏;二是会破坏电气设备带电体之间的绝缘,容易造成短路、击穿现象,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电网异常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箱式设备内部环境运行工况的要求较高。箱式设备内部环境高湿度形成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大气环境湿度高,环境温差变化剧烈。箱体底部与电缆沟道连接处会快速侵入水汽,甚至会形成大面积箱壁积水(凝露);二、柜体安装于地下室,室内环境湿度大。柜体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利于水汽汇聚;三、柜体密封老化,降水结束后,水汽自然蒸腾,随热空气上升,通过气隙快速进入箱体汇聚。为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气设备的长寿命、全周期安全可靠。电力系统对柜内恒温、防潮、防凝露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微正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外壳的顶部的内壁上;/n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排水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板、加热板、冷凝板、半导体制冷片、积水盒、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加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电连接;/n所述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内,所述加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冷凝板依次层叠设置,且均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下方,所述冷凝板和所述半导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微正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外壳的顶部的内壁上;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排水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板、加热板、冷凝板、半导体制冷片、积水盒、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加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三风扇和所述第四风扇电连接;
所述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内,所述加热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冷凝板依次层叠设置,且均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下方,所述冷凝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端正对所述积水盒的进水口,所述积水盒的出水口穿过所述控制箱的底壁与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的外壳;
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控制箱的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变电站箱式设备的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处,且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面正对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面抵接所述加热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面正对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面抵接所述加热板的另一端;
所述第三风扇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风扇的出风面正对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上端,所述第四风扇的进风面正对所述冷凝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杨炯,成诚,张亮,严南征,韦鹏,蒋超伟,王晓平,马全林,何楷,何磊,邹宏森,马顺,蒋维,李波,施振,郑小立,马文长,李志刚,徐慧伟,吉涛,康瑞,王春霞,李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宁夏超高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