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9227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光源设置在灯壳内部的一侧,镜头模块设置在灯壳内部的另一侧,镜头模块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三镜头、固定圈、橡皮圈、固定支杆、电动伸缩杆,第一镜头位于靠近光源的一侧,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三镜头分别固定在固定圈的圈内,固定圈的外侧设置有橡皮圈,固定圈的侧面设置有穿孔,固定支杆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灯壳上,固定支杆可滑动的穿过穿孔,本新型的镜头组件,镜头组件经过本系统的的伸缩支杆的处理,变焦角度范围可达3到12度,在超远距离下也能使光斑直径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置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可实现各种颜色的自然过渡,均匀变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
本技术涉及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
技术介绍
追光灯是电视演播室和舞台常用的照明灯具,其主要使用的功能是可以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在表演区内随着演员的移动而移动。追光灯是一种高功率射灯,是由凸透镜和光源组成的。主要在舞台全场黑暗的情况下用光柱突出演员或其他特殊效果,或对演员进行补光。追光灯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的颜色,还有的追光灯可以打出不同的图案。特点是要人操纵,跟随演员移动。追光灯的应用甚广,比如舞台剧、婚庆典礼、会场开幕式、闭幕式等场合都是常见的灯光效果用具。但是现有的追光灯的结构比较的简单,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提供多样化的舞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它包括灯壳以及安装在灯壳内部的光源、支板、电机、颜色盘组、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镜头模块,所述光源设置在灯壳内部的一侧,所述镜头模块设置在灯壳内部的另一侧,所述镜头模块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三镜头、固定圈、橡皮圈、固定支杆、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镜头位于靠近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三镜头分别固定在固定圈的圈内,所述固定圈的外侧设置有橡皮圈,所述固定圈的侧面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支杆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灯壳上,所述固定支杆可滑动的穿过穿孔,所述电动伸缩杆为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分别设置在第一镜头、第三镜头的侧边的灯壳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镜头、第三镜头相安装的固定圈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板设置在灯壳内部的中间,所述支板的中部开设有透光孔,所述支板上靠近光源的一侧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支板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颜色盘组、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所述颜色盘组、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分别通过支架设置在灯壳内。进一步的,所述灯壳为圆筒状。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LED光源.进一步的,所述支板为圆环形的板。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进一步的,所述颜色盘组包括滚动轴承、颜色盘、传动环、传动齿轮,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通过支架固定在灯壳内,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中固定有颜色盘,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的侧边焊接有传动环,所述传动环的外侧面设置有轮齿,所述传动齿轮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轮齿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颜色盘上设置环形设置有15个颜色框,所述颜色框与透光孔的位置相对。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杆为U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新型的镜头组件,镜头组件经过本系统的的伸缩支杆的处理,变焦角度范围可达3到12度,在超远距离下也能使光斑直径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置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可实现各种颜色的自然过渡,均匀变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颜色盘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颜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壳;2、光源;3、支板;4、电机;5、颜色盘组;6、CMY混色模组;7、CTO色温模组;8、镜头模块;11、支架;31、透光孔;51、滚动轴承;52、颜色盘;53、传动环;54、传动齿轮;521、颜色框;531、轮齿;81、第一镜头;82、第二镜头;83、第三镜头;84、固定圈;85、橡皮圈;86、固定支杆;87、电动伸缩杆;841、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所示: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它包括灯壳1以及安装在灯壳1内部的光源2、支板3、电机4、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镜头模块8。光源2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一侧,镜头模块8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另一侧,镜头模块8包括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固定圈84、橡皮圈85、固定支杆86、电动伸缩杆87,第一镜头81位于靠近光源2的一侧,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分别固定在固定圈84的圈内,固定圈84的外侧设置有橡皮圈85,固定圈84的上侧面、下侧面分别设置有穿孔841,固定支杆86为U形,数量两个,两个队称安装其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灯壳1上,固定支杆86可滑动的穿过穿孔841,这样固定圈84可以在固定支杆86上滑动,电动伸缩杆87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的侧边的灯壳1上,电动伸缩杆87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相安装的固定圈84上。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候,可以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87的伸长或者缩短,达到调节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之间相互的距离,这样来调节追光灯的变焦追光效果。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均为凸透镜,可以聚光,型号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支板3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中间,支板3的中部开设有透光孔31,支板3上靠近光源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4,支板3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分别通过支架11设置在灯壳1内。灯壳1为圆筒状,便于安装各设备。光源2为LED光源,其电路板通电后,电路板上的灯管会发光。支板3为圆环形的板,电机4安装在支板3上,主要起到固定电机4的作用。电机4为步进电机,可以在控制器的精确控制下进行运转,可以达到精细控制灯光颜色的效果,电机4带动颜色盘组5,根据预设的程序运转,达到灯光调色的目的。颜色盘组5包括滚动轴承51、颜色盘52、传动环53、传动齿轮54,滚动轴承51的外圈通过支架11固定在灯壳1内,滚动轴承51的内圈中固定有颜色盘52,滚动轴承51的内圈的侧边焊接有传动环53,传动环53的外侧面设置有轮齿531,传动齿轮54安装在电机4的传动轴上,传动齿轮54与轮齿531相适配,这样在电机4的带动下,可以使滚动轴承51得内圈转动,达到调色的目的。颜色盘52上设置环形设置有15个颜色框521,颜色框521内分别设置15种颜色的透光片,颜色框521与透光孔31的位置相对。CMY混色模组6可采用现有技术的CMY混色模块,例如专利申请号201820080463.7所述的CMY混色模组,CMY混色模组6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结合颜色盘组5为灯光混色。CTO色温模组7为现有的色温橙色片,主要用来将人造光源的色温从高色温降低为一定程度的低色温。本新型的光源、电机、颜色盘组、CMY混色模组、CTO色温模组、镜头模块的电动伸缩杆均通过数据线连接外置控制器,通过控制CTO色温模组、颜色盘组件从而实现雾化、颜色切换、等功能。最后通过控制镜头组件的电动伸缩杆控制射出光线到被照射的目标。当镜头组件调节到移动的位置时,可以改变射出的光的角度同时改变投射出的光的距离。当启动CTO色温模组的步进电机时,随着模组上面雾化片的移动,以达到改变雾化效果,通过控制雾化光斑大小及亮度来满足不同距离的使用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灯壳(1)以及安装在灯壳(1)内部的光源(2)、支板(3)、电机(4)、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镜头模块(8),所述光源(2)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一侧,所述镜头模块(8)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另一侧,所述镜头模块(8)包括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固定圈(84)、橡皮圈(85)、固定支杆(86)、电动伸缩杆(87),所述第一镜头(81)位于靠近光源(2)的一侧,所述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分别固定在固定圈(84)的圈内,所述固定圈(84)的外侧设置有橡皮圈(85),所述固定圈(84)的侧面设置有穿孔(841),所述固定支杆(86)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灯壳(1)上,所述固定支杆(86)可滑动的穿过穿孔(841),所述电动伸缩杆(87)为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87)分别设置在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的侧边的灯壳(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87)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相安装的固定圈(8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灯壳(1)以及安装在灯壳(1)内部的光源(2)、支板(3)、电机(4)、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镜头模块(8),所述光源(2)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一侧,所述镜头模块(8)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另一侧,所述镜头模块(8)包括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固定圈(84)、橡皮圈(85)、固定支杆(86)、电动伸缩杆(87),所述第一镜头(81)位于靠近光源(2)的一侧,所述第一镜头(81)、第二镜头(82)、第三镜头(83)分别固定在固定圈(84)的圈内,所述固定圈(84)的外侧设置有橡皮圈(85),所述固定圈(84)的侧面设置有穿孔(841),所述固定支杆(86)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灯壳(1)上,所述固定支杆(86)可滑动的穿过穿孔(841),所述电动伸缩杆(87)为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87)分别设置在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的侧边的灯壳(1)上,所述电动伸缩杆(87)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与第一镜头(81)、第三镜头(83)相安装的固定圈(8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追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3)设置在灯壳(1)内部的中间,所述支板(3)的中部开设有透光孔(31),所述支板(3)上靠近光源(2)的一侧设置有步进电机(4),所述支板(3)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颜色盘组(5)、CMY混色模组(6)、CTO色温模组(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祺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