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及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19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所述光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设置在卡笼内,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容纳空间内的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的介质流进管以及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的介质流出管,所述散热通道、介质流进管和介质流出管均设置在卡笼内,所述散热通道、介质流进管和介质流出管之间形成供冷介质流通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向介质流进管输入供冷介质,利用散热装置内供冷介质流通带走光模组产生的热量,达到散热目的,且散热通道与壳体接触面积大,加大散热面积,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及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及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光通讯产业光模组的频宽和速率越来越大,产品IC处理功率也越来越大,随之散热要求就越来越高,行业内常用散热方法如下:将光模组插入卡笼内,然后运用光模组的壳体和卡笼接触散热,壳体可自身散热,将热传导到不锈钢材质的卡笼上散热,当云端机房多排阵距数百或几百上千个模块一起使用时,整体的热量更高,而壳体的导热率较低,无法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及光模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所述光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设置在卡笼内,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容纳空间内的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接的介质流进管以及与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的介质流出管,所述散热通道、介质流进管和介质流出管均设置在卡笼内,所述散热通道、介质流进管和介质流出管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所述光模组(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侧具有开口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2)设置在卡笼(6)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2)上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容纳空间内的散热通道(3)、与所述散热通道(3)的一端连接的介质流进管(4)以及与所述散热通道(3)的另一端连接的介质流出管(5),所述散热通道(3)、介质流进管(4)和介质流出管(5)均设置在卡笼(6)内,所述散热通道(3)、介质流进管(4)和介质流出管(5)之间形成供冷介质流通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所述光模组(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侧具有开口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壳体(2)设置在卡笼(6)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2)上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容纳空间内的散热通道(3)、与所述散热通道(3)的一端连接的介质流进管(4)以及与所述散热通道(3)的另一端连接的介质流出管(5),所述散热通道(3)、介质流进管(4)和介质流出管(5)均设置在卡笼(6)内,所述散热通道(3)、介质流进管(4)和介质流出管(5)之间形成供冷介质流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3)呈折线形状、螺旋形或锯齿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介质为冷冻液或冷却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3)与壳体(2)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笼内光模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文庞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松翔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