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103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1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其包括用于套设于管道的外套管和设于外套管内圈的弧形护板,所述弧形护板的内弧面用于抵接于管道渗漏位置处,所述外套管设有用于调节弧形护板的抵紧程度的调节机构。本申请具有能在对渗漏位置修复的同时降低对原有管道的损坏程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
本申请涉及管道局部修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供水等在线管线通常由塑料、钢或者球墨铸铁制成,而非开挖技术是指在不开挖或只开挖少量作业坑的条件下,利用岩土钻掘技术进行铺设、修复和更换管道,它高效、优质、成本适中、对环境友善,具有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非开挖管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在局部产生渗漏的现象,进而需要对其局部渗漏部位进行修复。现有的,对管道局部渗漏位置修复装置为一根外套管,将外套管套设在渗漏管道并且移动至渗漏位置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讲外套管固定安装在渗漏管道。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由于外套管与渗漏管道之间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的,从而会对原有管道造成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在对渗漏位置修复的同时降低对原有管道的损坏程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包括用于套设于管道的外套管和设于外套管内圈的弧形护板,所述弧形护板的内弧面用于抵接于管道渗漏位置处,所述外套管设有用于调节弧形护板的抵紧程度的调节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非开挖管道出现渗漏时,先将外套管套设在渗漏管道上,并移动至渗漏的位置,接着转动外套管使得弧形护板的内弧面对准渗漏的位置,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弧形护板的内弧面抵紧非开挖管道的渗漏位置,从而即可达到对其进行渗漏修复,并且降低了对原有管道的损坏程度。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和连接组件,所述调节螺杆螺纹安装在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朝垂直于外套管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式安装于弧形护板、另一端延伸出外套管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弧形护板的内弧面对准渗漏的位置后,转动调节螺杆延伸出外套管的一段,使得弧形护板朝渗漏的位置移动,直至抵紧非开挖管道;该操作简便,实用性高。优选的,所述弧形护板的外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调节螺杆靠近弧形护板一端的连接块、设于连接块远离调节螺杆一端的转动块和设于安装槽槽口的限位环,所述转动块转动安装于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杆,使得转动块在安装槽内转动,并且在驱动弧形护板朝远离渗漏的位置方向移动时,可转动调节螺杆且通过限位环的作用带动弧形护板一同移动,该结构简单且稳定。优选的,所述弧形护板的内弧面设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密封垫可加大弧形护板与非开挖管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弧形护板与渗漏位置的密闭性。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远离弧形护板的一端设有转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转动块使得转动调节螺杆更加顺畅,提高实用性。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包括:一对套管单体,两所述套管单体的内弧面用于朝向管道且拼接形成横截面呈圆筒状的套筒,两所述套管单体通过安装组件拆卸式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套管分为两个套管单体,并且通过安装组件使两个套管单体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将外套管套在非开挖管道更加方便,并且能对其中一个套管单体进行更换,提高技术。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板和连接螺母,所述套管单体的相对两端均穿设一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朝套管单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均延伸出套管单体,位于两所述套管单体同一端的两所述连接杆的同一端均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同时套设于两所述连接杆的同一端,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均螺纹安装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抵接于连接板远离套管单体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两个套管单体时,先将两个套管单体的相对两端相互抵接,然后再将两根连接杆穿过套管单体,接着通过连接板同时套设在两根连接杆后,再通过连接螺母拧入连接杆直至将其抵紧连接板,即可达到对两块套管单体的稳定连接。优选的,一所述套管单体的相对两端设有插接块、另一所述套管单体的相对两端设有供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块和插接槽相互配合,使得在将两块套管单体进行连接时达到初定位,提高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非开挖管道出现渗漏时,先将外套管套设在渗漏管道上,并移动至渗漏的位置,接着转动外套管使得弧形护板的内弧面对准渗漏的位置,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弧形护板的内弧面抵紧非开挖管道的渗漏位置,从而即可达到对其进行渗漏修复,并且降低了对原有管道的损坏程度;2.将外套管分为两个套管单体,并且通过安装组件使两个套管单体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将外套管套在非开挖管道更加方便,并且能对其中一个套管单体进行更换,提高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套管;11、套管单体;12、连接杆;13、连接板;14、连接螺母;15、插接块;16、插接槽;2、弧形护板;21、密封垫;22、安装槽;23、限位环;3、调节螺杆;31、连接块;32、转动块;101、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参照图1和图2,修复装置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用于套接在管道101,外套管1的中轴线与管道101的中轴线重合;外套管1包括两块套管单体11,两块套管单体11的大小相同,两块套管单体11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两块套管单体11的相对两端相互抵接,两块套管单体11拼接形成圆筒状;其中一块套管单体11靠近另一块套管单体11的相对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接块15、另一块套管单体11的端部对应插接块15的位置均设有插接槽16,插接块15插接式安装在插接槽16,从而在安装两块套管单体11时达到预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两块套管单体11之间通过安装组件拆卸式连接,安装组件包括四根连接杆12、四块连接板13和四个连接螺母14,每块套管单体11抵接于另一块套管单体11的端部均插接一根连接杆12,连接杆12朝外套管1的中轴线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杆12的相对两端均延伸出套管单体11外;位于两块套管单体11的相互靠近的端部的两根连接杆12的相对两端均设置一块连接板13,相对应的两根连接杆12的同一端穿设于同一块连接板13;每根连接杆12的相对两端均螺纹安装有连接螺母14,连接螺母14抵接在连接板13远离套管单体11的一侧,从而即可完成对两块套管单体11的安装。参照图2和图3,每块套管单体11的内弧面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弧形护板2,弧形护板2的内弧面朝向管道101的外侧壁,每块套管单体11均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朝靠近或远离外套管1的中轴线的方向移动。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3和连接组件,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在套管单体11,调节螺杆3朝套管单体11的移动方向延伸,调节螺杆3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转动式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于管道(101)的外套管(1)和设于外套管(1)内圈的弧形护板(2),所述弧形护板(2)的内弧面用于抵接于管道(101)渗漏位置处,所述外套管(1)设有用于调节弧形护板(2)的抵紧程度的调节机构;/n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3)和连接组件,所述调节螺杆(3)螺纹安装在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朝垂直于外套管(1)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调节螺杆(3)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式安装于弧形护板(2)、另一端延伸出外套管(1)外;/n所述弧形护板(2)的外弧面设有安装槽(2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调节螺杆(3)靠近弧形护板(2)一端的连接块(31)、设于连接块(31)远离调节螺杆(3)一端的转动块(32)和设于安装槽(22)槽口的限位环(23),所述转动块(32)转动安装于安装槽(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设于管道(101)的外套管(1)和设于外套管(1)内圈的弧形护板(2),所述弧形护板(2)的内弧面用于抵接于管道(101)渗漏位置处,所述外套管(1)设有用于调节弧形护板(2)的抵紧程度的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3)和连接组件,所述调节螺杆(3)螺纹安装在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朝垂直于外套管(1)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调节螺杆(3)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式安装于弧形护板(2)、另一端延伸出外套管(1)外;
所述弧形护板(2)的外弧面设有安装槽(22),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调节螺杆(3)靠近弧形护板(2)一端的连接块(31)、设于连接块(31)远离调节螺杆(3)一端的转动块(32)和设于安装槽(22)槽口的限位环(23),所述转动块(32)转动安装于安装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护板(2)的内弧面设有密封垫(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3)远离弧形护板(2)的一端设有转动块(3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亮吴天泷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