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97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门锁,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应用于门锁,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通过基于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其中,人脸距离为人脸与门锁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人脸距离,设置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接着获取人脸识别模块基于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最后在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人脸和门锁之间的距离,来调整第一光线的发射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开锁,可降低门锁投射出的光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体安全,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家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使用。其中,智能门锁因其在用户安全性、用户管理、使用便利性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而在智能家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开锁便利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具有人脸识别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开锁。但是目前门锁在人脸识别时投射出来的光可能对人体有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降低门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保护人体安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应用于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所述门锁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所述人脸距离为人脸与所述门锁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获取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在所述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锁控制装置,应用于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所述门锁控制装置包括:距离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所述人脸距离为人脸与所述门锁之间的距离;强度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人脸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门锁,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通过基于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其中,人脸距离为人脸与门锁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人脸距离,设置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接着获取人脸识别模块基于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最后在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由此,本申请通过检测人脸和门锁之间的距离,来调整第一光线的发射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开锁,可降低门锁投射出的光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体安全,提高使用安全性。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控制方法中步骤S310至步骤S320的方法流程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器和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周期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识别开锁的场景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锁控制装置的模块框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门锁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门锁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模块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为了更好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先对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如无特别说明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门锁10中,该门锁10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00、人脸识别模块200以及测距模块300。人脸识别模块200以及测距模块300分别与控制模块100连接,使得控制模块100可分别与人脸识别模块200、测距模块300实现通信,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控制模块100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也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模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100也可以为DSP、FPGA等,在此不作限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人脸识别模块200可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210和激光发射器220。其中,人脸识别摄像头210用于采集用户图像;激光发射器220用于发射激光,以用于人脸识别。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激光发射器220可发出波长940nm的激光。其中,测距模块300用于检测距离,测距模块300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传感器等,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10还可包括人体感应模块,人体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100连接。人体感应模块可用于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在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时向控制模块100发送信号。由此,基于人体感应模块,门锁10可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可以理解的是,人体感应模块的可检测距离由所选用的器件的性能决定,若选用的器件可检测距离为2米,则门锁10基于人体感应模块可检测2米范围内是否有人靠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人体感应模块可以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InfraredDetector,PIR)。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上述表述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控制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测距模块、人体感应模块的具体设置方式作任何限定。目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门锁,在采集人脸图像以进行人脸识别时,往往需要补光,以便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但是门锁所投射出的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影响用户体验。例如,对于人眼,若人脸识别模块的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功率过大,可能对人眼产生不良影响。基于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在对现有的门锁控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后发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可用于降低门锁在人脸识别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所以如何能既方便用户开锁,又保障用户人体安全显得愈发重要。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研究了目前门锁控制的困难点,更是综合考虑多种场景的需求,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所述门锁控制方法包括:/n基于所述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所述人脸距离为人脸与所述门锁之间的距离;/n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n获取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n在所述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人脸识别模块以及测距模块,所述门锁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测距模块,检测人脸距离,所述人脸距离为人脸与所述门锁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以第一发射强度发射第一光线;
获取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发射强度的第一光线采集的人脸图像;
在所述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执行开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模块发射用于测距的第二光线,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测距模块发射所述第二光线的第二发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为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脸距离,设置所述测距模块发射所述第二光线的第二发射强度,包括:
在所述人脸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根据所述人脸距离确定第一检测发射强度,并将所述第二发射强度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发射强度;
在所述人脸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距离时,将所述第二发射强度设置为第二检测发射强度,所述第二检测发射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检测发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模块发射用于测距的第二光线,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基于第一工作周期发射第一光线;
所述测距模块基于第二工作周期发射第二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周期与所述第二工作周期的有效工作时间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学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