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74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基座、基板以及承托盘,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框架,且所述承托盘嵌入设置在限位框架中,所述承托盘与限位框架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基座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密封管,且所述基板与基座通过密封管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的底部设有滑杆,且所述滑杆与密封管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基座的底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对基座做垂直方向上的减震处理,滑杆在密封管内部上移时,将密封管内部的氮气充入气囊中,气囊充气膨胀,配合第二弹簧可对承托盘做水平方向上的减震处理,该抗震装置具有多向减震处理,且减震效果好,整体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组件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用抗震装置主要是对建筑用材料进行运输,减轻建筑材料移动时由于震动受到的破坏,在震动结束时还能复位,进而降低震动对建筑材料造成的破坏;专利号CN2096837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底端顶角处设有四组均匀分布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套设有U形活动架,所述U形活动架的两端对称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套设有车轮,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嵌套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套设有活塞柄,所述活塞柄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活塞筒内的活塞连接,所述活塞的底端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底端与所述活塞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活塞柄的另一端延伸至位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方的托槽上,有益效果:整体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避免了因建筑工地颠簸对建筑用材造成的输送损伤,减小了建筑施工的损失。上技术存在以下不足:抗震装置采用弹簧进行减震,且抗震装置对建筑用材仅有垂直方向上的减震处理,整体减震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基座、基板以及承托盘,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框架,且所述承托盘嵌入设置在限位框架中,所述承托盘与限位框架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基座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密封管,且所述基板与基座通过密封管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的底部设有滑杆,且所述滑杆与密封管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基座的底壁抵接,所述滑杆的底部设有行进轮组件,所述基板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与四个密封管位置相对应的气囊,且所述气囊与密封管导通连接,所述承托盘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承托盘与限位框架通过第二弹簧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基板设置于基座的顶部,所述承托盘设置于基板的顶部,且所述承托盘与基板搭接,所述基座、基板以及承托盘之间呈平行设置。优选的,四个所述密封管依次贯穿基板与基座,且所述密封管与基板以及基座的贯穿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行进轮组件包括行进轮、轮架以及轮轴,所述轮架与滑杆的底端焊接,所述行进轮设置于轮架的底部,且所述行进轮与轮架通过轮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一侧顶部固定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一侧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与支杆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对基座做垂直方向上的减震处理,滑杆在密封管内部上移时,将密封管内部的氮气充入气囊中,气囊充气膨胀,配合第二弹簧可对承托盘做水平方向上的减震处理,该抗震装置具有多向减震处理,且减震效果好,整体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场景图;图3是本技术限位框架的横向剖视图。图示说明:1、基座;2、基板;3、承托盘;4、限位框架;5、密封管;6、滑杆;7、第一弹簧;8、行进轮组件;9、气囊;10、第二弹簧;11、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基座1、基板2以及承托盘3,所述基板2的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框架4,且所述承托盘3嵌入设置在限位框架4中,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基座1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密封管5,且所述基板2与基座1通过密封管5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5的底部设有滑杆6,且所述滑杆6与密封管5滑动连接,所述滑杆6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7,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基座1的底壁抵接,所述滑杆6的底部设有行进轮组件8,所述基板2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与四个密封管5位置相对应的气囊9,且所述气囊9与密封管5导通连接,所述承托盘3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弹簧10,且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通过第二弹簧10活动连接。所述基板2设置于基座1的顶部,所述承托盘3设置于基板2的顶部,且所述承托盘3与基板2搭接,所述基座1、基板2以及承托盘3之间呈平行设置,四个所述密封管5依次贯穿基板2与基座1,且所述密封管5与基板2以及基座1的贯穿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行进轮组件8包括行进轮、轮架以及轮轴,所述轮架与滑杆6的底端焊接,所述行进轮设置于轮架的底部,且所述行进轮与轮架通过轮轴活动连接,所述基座1的一侧顶部固定设有支杆11,所述支杆11的顶端一侧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与支杆11通过连杆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手柄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支杆11推动基座1移动,通过设置的密封管5使用之前在内部充入氮气。工作原理:建筑材料置于承托盘3中,基座1移动过程中受到震动时,行进轮组件8带动滑杆6向上移动挤压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通过自身弹性对基座1做垂直方向上的减震处理,滑杆6在密封管5内部上移时,将密封管5内部的氮气充入气囊9中,气囊9充气膨胀,配合第二弹簧10可对承托盘3做水平方向上的减震处理。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基座(1)、基板(2)以及承托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的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框架(4),且所述承托盘(3)嵌入设置在限位框架(4)中,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基座(1)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密封管(5),且所述基板(2)与基座(1)通过密封管(5)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5)的底部设有滑杆(6),且所述滑杆(6)与密封管(5)滑动连接,所述滑杆(6)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7),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基座(1)的底壁抵接,所述滑杆(6)的底部设有行进轮组件(8),所述基板(2)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与四个密封管(5)位置相对应的气囊(9),且所述气囊(9)与密封管(5)导通连接,所述承托盘(3)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弹簧(10),且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通过第二弹簧(10)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震装置,包括基座(1)、基板(2)以及承托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的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框架(4),且所述承托盘(3)嵌入设置在限位框架(4)中,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基座(1)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密封管(5),且所述基板(2)与基座(1)通过密封管(5)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5)的底部设有滑杆(6),且所述滑杆(6)与密封管(5)滑动连接,所述滑杆(6)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7),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基座(1)的底壁抵接,所述滑杆(6)的底部设有行进轮组件(8),所述基板(2)的四个顶角处均固定设有与四个密封管(5)位置相对应的气囊(9),且所述气囊(9)与密封管(5)导通连接,所述承托盘(3)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弹簧(10),且所述承托盘(3)与限位框架(4)通过第二弹簧(10)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