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67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包括踢脚线底座和转接头,踢脚线底座的一端套设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卡合有踢脚线扣板,且踢脚线扣板的一侧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扣,所述踢脚线扣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踢脚线底座呈“L”形设计,该装置通过踢脚线底座、第一卡槽、第一卡扣、踢脚线扣板、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的相互配合,使踢脚线主体可不通过钉子或水泥粘接的方式与墙体固定,同时踢脚线底座与踢脚线扣板之间可留有空间,以便于电缆的安装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
本技术属于踢脚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
技术介绍
踢脚线是装修时用的专用词语,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可以起到视觉的平衡作用,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现有踢脚线的材质多为实木或瓷质,踢脚线多采用铁钉或水泥使自身与木制或砖制墙体进行连接固定,但铁定固定的方式会在木制踢脚线上留有较多的钉眼,需要施工人员后续对钉眼进行补充,水泥粘接的方式需要预先制作水泥,从而增大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铁钉固定和水泥粘接的连接方式会使踢脚线与墙体地面紧密接触,为无法为电缆的安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降低了踢脚线对空间的利用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从而使踢脚线主体可不通过钉子或水泥粘接的方式与墙体固定,同时踢脚线底座与踢脚线扣板之间可留有空间,以便于电缆的安装收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包括踢脚线底座、自攻螺丝和转接头,踢脚线底座的一端套设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踢脚线底座的一侧卡合有踢脚线扣板,且踢脚线扣板的一侧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扣,所述踢脚线扣板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踢脚线底座呈“L”形设计,所述踢脚线底座与第一卡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b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成“U”字形设计,且第一卡槽的内壁两侧上端皆设置有倾斜状突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第二卡扣以第一卡槽的中心位置呈对称设计,且两组第二卡扣相互背离的一侧底端皆开设有与第一卡槽相互配合的倾斜凸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成倒置的“L”形设计,且第一卡扣的长度小于等于踢脚线底座底端的长度,所述第二卡扣与踢脚线扣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槽呈倒置的“U”字形设计,且第二卡槽朝向踢脚线扣板的一侧呈倾斜状设计,所述第二卡槽与踢脚线扣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踢脚线扣板的内部设置有内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踢脚线底座与踢脚线扣板之间设置为中空结构,且该中空结构的宽度等于第一卡扣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通过踢脚线底座、第一卡槽、第一卡扣、踢脚线扣板、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的相互配合,使用时,通过自攻螺丝将踢脚线底座与墙体和地面固定,踢脚线底座采用自攻螺丝连接在木屋木墙面与木屋木地面上,替代了木墙与木地板传统的连接件,保证了木墙与木地板的连接强度,也提高了木墙板与木地面接缝处的密封效果,且使用范围广,也可用于其他结构的房屋,当踢脚线底座固定完毕后,再通过踢脚线扣板带动第二卡槽使第二卡槽套设再第一卡扣的竖向部分外部,当第二卡槽套设在第一卡扣的外部后,在通过踢脚线扣板带动第二卡扣移动至第一卡槽的上方,竖向推动踢脚线扣板即可使踢脚线扣板带动第二卡扣使第二卡扣竖向移动并嵌入至第一卡槽的内部,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槽的共同作用下,踢脚线扣板稳定的固定在踢脚线底座的外部,从而使踢脚线主体可不通过钉子或水泥粘接的方式与墙体固定,同时踢脚线底座与踢脚线扣板之间可留有空间,以便于电缆的安装收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踢脚线底座;11、第一卡槽;12、第一卡扣;2、踢脚线扣板;21、第二卡扣;22、第二卡槽;3、转接头;4、倾斜状突起;5、倾斜凸块;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9、内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包括踢脚线底座1、自攻螺丝和转接头3,踢脚线底座1的一端套设连接有转接头3,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扣12,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卡合有踢脚线扣板2,且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扣21,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槽22。使用时,通过自攻螺丝将踢脚线底座1与墙体和地面固定,当踢脚线底座1固定完毕后,再通过踢脚线扣板2带动第二卡槽22使第二卡槽22套设再第一卡扣12的竖向部分外部,当第二卡槽22套设在第一卡扣12的外部后,在通过踢脚线扣板2带动第二卡扣21移动至第一卡槽11的上方,竖向推动踢脚线扣板2即可使踢脚线扣板2带动第二卡扣21使第二卡扣21竖向移动并嵌入至第一卡槽11的内部,在第一卡槽11、第二卡扣21、第一卡扣12和第二卡槽22的共同作用下,踢脚线扣板2稳定的固定在踢脚线底座1的外部,通过将踢脚线扣板2自上而下的安装方式,以及第一卡扣12、第一卡槽11、第二卡扣21、第二卡槽22的配合使用,方便了踢脚线扣板2的安装和后续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踢脚线底座1成“L”形设计,踢脚线底座1与第一卡槽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通过“L”形的设计,踢脚线底座1可同时连接墙体和地板,提高了踢脚线底座1设置状态的稳定形,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6的设计,可提高踢脚线底座1的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成“U”字形设计,且第一卡槽11的内壁两侧上端皆设置有倾斜状突起4;通过该设计,第一卡槽11可起到对第一卡扣12的安装位置的限定,使踢脚线底座1和踢脚线扣板2间的相对安装位置保持固定不变。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组第二卡扣21以第一卡槽11的中心位置呈对称设计,且两组第二卡扣21相互背离的一侧底端皆开设有与第一卡槽11相互配合的倾斜凸块5;通过该设计,两组第二卡扣21可在踢脚线扣板2的带动下嵌入至第一卡槽11内部并通过倾斜凸块5与第一卡槽11构成嵌入式限位关系,使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扣21稳定连接并起到对踢脚线扣板2的位置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12呈倒置的“L”形设计,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包括踢脚线底座(1)、自攻螺丝和转接头(3),踢脚线底座(1)的一端套设连接有转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扣(12),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卡合有踢脚线扣板(2),且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扣(21),所述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槽(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包括踢脚线底座(1)、自攻螺丝和转接头(3),踢脚线底座(1)的一端套设连接有转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顶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1),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扣(12),所述踢脚线底座(1)的一侧卡合有踢脚线扣板(2),且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二卡扣(21),所述踢脚线扣板(2)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底座(1)呈“L”形设计,所述踢脚线底座(1)与第一卡槽(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成“U”字形设计,且第一卡槽(11)的内壁两侧上端皆设置有倾斜状突起(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且安装方便的踢脚线,其特征在于:两组第二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俊毅钱重草尧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野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