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642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下弦杆与上弦杆,所述下弦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上弦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下弦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空心球,所述下弦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所述上弦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通过设置的空心球将下弦杆和多根腹杆连接在一起,使得下弦杆贯穿空心球,扩大节点处连接面积,解决腹杆碰撞的问题,并使焊缝较分散,能够减小焊接处的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再将上弦杆沿着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上弦杆可以带动一号腹杆与二号腹杆在滑轨上滑动,可以调节节面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空间结构跨度增大以及造型的复杂化,管桁架以其灵活多变的造型特点在体育场馆、航站楼、展览中心等大跨度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适应大跨度空间结构应用的需要,对传统管桁架结构形式及节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管桁架的弦杆在跨度内贯通,造成很大的材料浪费,对变截面桁架及变截面处节点的研究较少;随着结构造型越来越多变,管桁架节点构造越来越复杂,容易导致多个腹杆之间产生碰撞,传统相贯节点的局限性逐渐暴露,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具备解决腹杆碰撞的问题、避免应力集中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包括下弦杆与上弦杆,所述下弦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上弦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下弦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空心球,所述下弦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所述上弦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空心球之间设置有一号腹杆,所述滑轨与活动座之间设置有二号腹杆。优选的,所述下弦杆的外表面与空心球的内部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腹杆与空心球之间设有转轴,所述一号腹杆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转轴与空心球的外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腹杆的上端外表面与滑轨的下端外表面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二号腹杆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活动座与下弦杆的上端外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二号腹杆的上端外表面与上弦杆的下端外表面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短螺栓,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长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与墙体之间通过短螺栓为固定安装,所述长螺栓的一端外表面依次贯穿两组第二安装座的内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空心球将下弦杆和多根腹杆连接在一起,使得下弦杆贯穿空心球,扩大节点处连接面积,解决腹杆碰撞的问题,并使焊缝较分散,能够减小焊接处的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再将上弦杆沿着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上弦杆可以带动一号腹杆与二号腹杆在滑轨上滑动,可以调节节面的大小。(2)通过将上弦杆与下弦杆贴近墙体,通过短螺栓从第一安装座插入墙体,便于将下弦杆进行固定安装,再将上弦杆调节好位置后,将长螺栓通过两组第二安装座内插入墙体,便于将上弦杆进行固定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下弦杆;2、上弦杆;3、第一安装座;4、第二安装座;5、空心球;6、活动座;7、滑轨;8、一号腹杆;9、二号腹杆;10、短螺栓;11、长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包括下弦杆1与上弦杆2,下弦杆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上弦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下弦杆1的外表面设置有空心球5,下弦杆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6,上弦杆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7,滑轨7与空心球5之间设置有一号腹杆8,滑轨7与活动座6之间设置有二号腹杆9。进一步的,下弦杆1的外表面与空心球5的内部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空心球5将下弦杆1和多根腹杆连接在一起,使得下弦杆1贯穿空心球5,扩大节点处连接面积,解决腹杆碰撞的问题,并使焊缝较分散,能够减小焊接处的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一号腹杆8与空心球5之间设有转轴,一号腹杆8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转轴与空心球5的外表面为活动连接,一号腹杆8的上端外表面与滑轨7的下端外表面为滑动连接。进一步的,二号腹杆9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活动座6与下弦杆1的上端外表面为活动连接,二号腹杆9的上端外表面与上弦杆2的下端外表面为滑动连接,上弦杆2可以带动一号腹杆8与二号腹杆9在滑轨7上滑动,可以调节节面的大小。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座3的内部设置有短螺栓10,第二安装座4的内部设置有长螺栓11。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座3与墙体之间通过短螺栓10为固定安装,长螺栓11的一端外表面依次贯穿两组第二安装座4的内部,通过将上弦杆2与下弦杆1贴近墙体,利用短螺栓10与长螺栓11可以将第一安装座3与第二安装座4进行固定安装。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的空心球5将下弦杆1和多根腹杆连接在一起,使得下弦杆1贯穿空心球5,扩大节点处连接面积,解决腹杆碰撞的问题,并使焊缝较分散,能够减小焊接处的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再将上弦杆2沿着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上弦杆2可以带动一号腹杆8与二号腹杆9在滑轨7上滑动,可以调节节面的大小,再通过将上弦杆2与下弦杆1贴近墙体,通过短螺栓10从第一安装座3插入墙体,便于将下弦杆1进行固定安装,再将上弦杆2调节好位置后,将长螺栓11通过两组第二安装座4内插入墙体,便于将上弦杆2进行固定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包括下弦杆(1)与上弦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杆(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所述上弦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所述下弦杆(1)的外表面设置有空心球(5),所述下弦杆(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6),所述上弦杆(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7),所述滑轨(7)与空心球(5)之间设置有一号腹杆(8),所述滑轨(7)与活动座(6)之间设置有二号腹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包括下弦杆(1)与上弦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杆(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所述上弦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所述下弦杆(1)的外表面设置有空心球(5),所述下弦杆(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座(6),所述上弦杆(2)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7),所述滑轨(7)与空心球(5)之间设置有一号腹杆(8),所述滑轨(7)与活动座(6)之间设置有二号腹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腹杆碰撞的三角形空间管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杆(1)的外表面与空心球(5)的内部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腹杆(8)与空心球(5)之间设有转轴,所述一号腹杆(8)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转轴与空心球(5)的外表面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台越李华黄琪李松李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