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85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包括:建立构件类集合,其用于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多个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其能够加载用户路径上指定的构建类,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与所述构建类相对应,能够根据所述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加载器管理模块,其能够管理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并记录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的执行状态;访问加载器模块,其能够提供要访问的应用,并指定要访问的类,以及包装所述访问的类需要传递的参数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建立整体纠偏系统,计算结果更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量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算量统计计算方法常采用广联达图形算量,算量方式如下:根据图纸绘制模型,定义构件;一些零星的构件不需要绘制,直接在表格输入加入信息,然后直接套取定额输入工程量;特殊构件不需要绘制,比如:楼梯,异形雨棚等按照投影面积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计算。利用汇总计算,计算出所绘制模型的工程量、查看结果,打印表格。此算量方法的弊端:在模型的绘制中,容易丢失清单项;特殊或零星的工程量,计算的时候乘以系数会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模型仅仅用来算量,不能提供给下游工序;以此亟需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各个参数的工程量,以方便下游工序进行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构件类集合,能够分别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不需要建立整体纠偏系统,计算结果更精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包括:建立构件类集合,其用于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多个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其能够加载用户路径上指定的构建类,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与所述构建类相对应,能够根据所述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加载器管理模块,其能够管理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并记录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的执行状态;访问加载器模块,其能够提供要访问的应用,并指定要访问的类,以及包装所述访问的类需要传递的参数信息。优选的是,所述构建类包括:手工模型类,其能够根据图纸的参数,建立BIM三维模型;导图模型类,其能够根据所述图纸的参数,建立BIM三维模型;接收模型类,其能够自动识别图纸参数,并建立建立BIM三维模型。优选的是,所述所述图纸参数均包括:基础、桩承台、柱、梁、墙、板、屋面、楼梯、门窗、墙面装饰、地面装饰、异形雨棚和吊顶。优选的是,所述接收模型类包括图纸自动识别模块,其包括:步骤一、获取包含图纸的图像,并查找参数区域;步骤二、对所述参数区域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所述参数区域对应的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步骤三、将所述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目参数信息;步骤四、对所述参数信息进行格式变换,获得文字格式信息。优选的是,所述参数区域的查找包括:步骤a、对采集的包含图纸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式中,I(x,y)为(x,y)位置的灰度值,thresh为预设阈值,f(x,y)为二值化后直肠图像(x,y)位置的灰度值;步骤b、对所述二值化图像进行像素点分割,得到ξ=m×n个像素点;其中,m为横向像素个数,n为纵向像素个数;步骤c、对像素点分割后的图像分别进行取反与直方图均衡化操作,从而获得m×n像素大小的预处理的包含参数的图像;步骤d、对所述预处理的包含图纸的图像内的像素点进行逐像素滑窗,并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局部对比度,进而计算全图的加权局部对比度;步骤e、通过对所述加权局部对比度进行阈值分割即可提取出目标,进而查找并识别出参数区域。优选的是,所述边缘特征包括:水平偏差、垂直偏差和转动角度。优选的是,所述区域特征包括:区域强度、区域形状和区域大小。优选的是,根据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其计算过程包括:建立参数信息的传递模块;分别统计传递过程中的工程量,并建立检查模块检验所述工程量数据的准确性;加载器管理模块记录所述传递模块的传递状态;分别建立构建分类数据文件夹;将所述工程量数据记录在所述数据文件夹内。优选的是,还包括建立应用操作界面,与所述数据文件夹相关联,以将所述工程量数据进行过滤并导出。优选的是,所述工程量数据计算公式为:其中,OBi为第i个工程量数据,i=1,2…n;Si为数据对应单位工程量,特ω为相关系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构件类集合,能够分别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不需要建立整体纠偏系统,计算结果更精确。本专利技术所有基础构件均由模型来表示,绘制出的模型直接可以计算实际的工程量,包括楼梯或异形雨棚等,不需要纠偏系数。模型经过多次传递,对于工程量的统计起能到多次审查的作用,数据更精准;方便结算、运维在设计方案阶段开始创建模型,模型可用于下游工序:深化设计、工程量统计、施工、竣工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图纸自动识别模块的识别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根据B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基于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10、建立构件类集合,其用于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步骤S120、建立多个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其能够加载用户路径上指定的构建类,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与所述构建类相对应,能够根据所述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步骤S130、建立加载器管理模块,其能够管理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并记录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的执行状态;步骤S140、建立访问加载器模块,其能够提供要访问的应用,并指定要访问的类,以及包装所述访问的类需要传递的参数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构建类包括:手工模型类、导图模型类和接收模型类。其中,手工模型类,其能够根据图纸的参数,建立BIM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建立构件类集合,其用于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n多个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其能够加载用户路径上指定的构建类,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与所述构建类相对应,能够根据所述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n加载器管理模块,其能够管理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并记录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的执行状态;/n访问加载器模块,其能够提供要访问的应用,并指定要访问的类,以及包装所述访问的类需要传递的参数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构件类集合,其用于记录并接收所述BIM模型的参数信息;
多个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其能够加载用户路径上指定的构建类,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与所述构建类相对应,能够根据所述IM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构件的工程量;
加载器管理模块,其能够管理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并记录所述应用统计类加载器的执行状态;
访问加载器模块,其能够提供要访问的应用,并指定要访问的类,以及包装所述访问的类需要传递的参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类包括:
手工模型类,其能够根据图纸的参数,建立BIM三维模型;
导图模型类,其能够根据所述图纸的参数,建立BIM三维模型;
接收模型类,其能够自动识别图纸参数,并建立建立BIM三维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图纸参数均包括:基础、桩承台、柱、梁、墙、板、屋面、楼梯、门窗、墙面装饰、地面装饰、异形雨棚和吊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型类包括图纸自动识别模块,其包括:
步骤一、获取包含图纸的图像,并查找参数区域;
步骤二、对所述参数区域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所述参数区域对应的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
步骤三、将所述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目参数信息;
步骤四、对所述参数信息进行格式变换,获得文字格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区域的查找包括:
步骤a、对采集的包含图纸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式中,I(x,y)为(x,y)位置的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棋谷琳刘怡杜云峰吴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昆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