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及潜流湿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85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及潜流湿地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一种潜流湿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的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创建潜流湿地BIM模型;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潜流湿地施工,并从施工进度对应的三维BIM模型中获取相应的施工数据信息;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检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及潜流湿地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及潜流湿地施工方法。适用于潜流湿地施工

技术介绍
BIM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的核心,从设计、生产至施工,不仅可实现协同设计,而且可实现模拟施工,进行碰撞检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潜流湿地施工具有系统复杂、专业交叉协调难度大,管线和填料繁杂等特点,工艺复杂,其施工好坏直接影响其运行效果的好坏。如连通管、穿孔管施工不准确,或者通气管铺设标高偏差,或者填料压实度不达标,则可能引起水流逆流、水流不通、湿地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及潜流湿地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所述施工数据信息包括放样点坐标、管线材料表、填料材料表、计划开始施工时间、计划施工时长和施工队伍等。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与相应模块对应的管线系统模型、填料模型和土方模型。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划分单元,用于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模型创建单元,用于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模型融合单元,用于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模型优化单元,用于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所述施工数据信息包括放样点坐标、管线材料表和填料材料表。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与相应模块对应的管线系统模型、填料模型和土方模型。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的步骤。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的步骤。一种潜流湿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的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创建潜流湿地BIM模型;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潜流湿地施工,并从施工进度对应的三维BIM模型中获取相应的施工数据信息;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检验。所述施工检验包括对管道放置位置及两端高程、填料铺填粒径、位置、标高及压实度的检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进度计划为主线、以BIM模型为载体,通过BIM模型输出施工阶段各工序的施工数据信息,来指导现场管线安装、填料铺填与压实、检查井安装等的施工,以确保潜流湿地的准确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准确度,保证潜流湿地的运行正常。本专利技术通过碰撞检测分析,可以对传统二维模式下不易察觉的错误、遗漏、碰撞和缺陷进行收集修正,达到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提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潜流湿地施工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的的放样点选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n个模块,该n个模块分别对应潜流湿地施工过程中的第I序、第II序至第n序施工的工程内容;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三维BIM模型包括相应模块对应的管线系统模型、填料模型和土方模型;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施工数据信息包括管道起点、管道终点、填料区域的左上点、填料区域的左下点、填料区域的右上点、填料区域的右下点、检查井中心点等对应的放样点坐标,以及相应的管线材料表、填料材料表;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BIM模型创建之后,利用Navisworks软件,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管线无法搭接等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装置,包括模块划分单元、模型创建单元、数据关联单元、模型融合单元和模型优化单元。本例中模块划分单元用于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模型创建单元用于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模型融合单元用于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模型优化单元用于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实施例中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例中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潜流湿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本实施例的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创建待施工潜流湿地的潜流湿地BIM模型;S2、按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潜流湿地施工,并从施工进度对应的三维BIM模型中获取相应的施工数据信息;按第I序、第II序至第n序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如当进行第I序施工时,获取相应三维BIM模型的施工数据信息(放样点坐标、管线材料表、填料材料表),根据相应施工数据信息完成第I序施工中的管线铺设及配件安装、填料铺填、土方铺填等的施工;S3、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检验,施工检验包括对管道放置位置及两端高程、填料铺填粒径、位置、标高及压实度的检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n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n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n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n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n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
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
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
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
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空间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数据信息包括放样点坐标、管线材料表和填料材料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BIM模型包括与相应模块对应的管线系统模型、填料模型和土方模型。


4.一种潜流湿地BIM模型创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划分单元,用于根据管线系统、填料和土方按施工进度计划将潜流湿地划分成多个模块;
模型创建单元,用于分别创建各模块对应的三维BIM模型;
数据关联单元,用于在三维BIM模型上关联与该三维BIM模型对应的施工数据信息;
模型融合单元,用于将各模块的三维BIM模型融合形成潜流湿地BIM模型;
模型优化单元,用于对潜流湿地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分析,以优化管线排布,避免出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晓杰张歌荣华贺晓婧伏卿恺钟江丽魏俊许高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