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34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包括两层沿边缘对齐缝合的3D间隔织物,所述3D间隔织物具有大体上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远端和侧翼,所述远端和侧翼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形状,所述第一部分尺寸整体上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尺寸,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留有缝口,所述3D间隔织物包括上编织面、下编织面和呈X结构的支撑单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包边的麻烦和毛边刺人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塑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
本技术涉及3D间隔织物
,尤其涉及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
技术介绍
3D间隔织物(3D网布),也称增厚型三明治网布,现已广泛运用于床垫、坐垫行业,其由于环保,透气,支撑性好等优点,深得消费者喜爱。3D间隔织物(3D网布)的中间间隔层是由数万根单丝支撑而成,单丝的刚性使得3D间隔织物(3D网布)具有厚度方向的支撑性。但是3D间隔织物的单丝的刚性也一直是困扰行业工艺的大问题,如果包边,效率低下。如果不包边,单丝外露会刺到人体皮肤。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避免了包边的麻烦和毛边刺人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塑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避开包边的麻烦,又避开了毛边刺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包括两层沿边缘对齐缝合的3D间隔织物,所述3D间隔织物具有大体上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远端和侧翼,所述远端和侧翼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形状,所述第一部分尺寸整体上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尺寸,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留有缝口,所述3D间隔织物包括上编织面、下编织面和呈X结构的支撑单丝。进一步地,所述上编织面和下编织面上编织有网孔,所述网孔为圆形、菱形和正六边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3D间隔织物的形状大体上为方形、圆形、椭圆形、卵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所述远端开设有U形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缝合为超声波缝合。进一步地,所述缝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侧翼上。进一步地,所述边缘对齐缝合后的毛边通过所述缝口翻转位于所述缝合的边缘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芯材结构由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对折翻转后形成。进一步地,所述3D间隔织物的厚度为5-30mm。进一步地,所述芯材结构的厚度为20-1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巧妙的通过二次翻转,可以有效的避开包边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开了毛边刺人的问题,同时塑形美观。2)整一3D间隔织物(3D网布)的芯材结构,透气易洗快干,支撑舒适,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两层3D间隔织物的边缘缝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完成第一次翻转后的芯体结构平面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次翻转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完成第二次翻转后的芯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芯体结构平面展开图。其中,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缝口,4-毛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间隔织物(3D网布)芯材结构,可以用作坐垫芯材、靠垫芯材或者枕芯材等。3D间隔织物(3D网布)是一种具有回弹性的三维立体结构,上下两面网孔(圆形、菱形或正六边形等),中间间隔层采用功能性纤维,呈“X”交叉支撑结构。具体地,3D间隔织物(3D网布)芯材结构包括单层厚度为5-30mm的3D间隔织物主体,使用两层3D间隔织物(3D网布),沿边缘缝合(例如超声波缝合),并留有一处口子不缝合,以便通过口子将3D间隔织物整体从内到外进行翻转,把缝制后的毛边翻转至内部,避开毛边单丝刺人的问题;然后通过二次翻转来塑形,两层3D间隔织物的一部分尺寸整体偏小,另一部分尺寸偏大,将尺寸较小的一部分端翻转至尺寸较大一部分内,整一芯材结构即可成型,完成后的整一芯材结构厚度为20mm-100mm。整一芯材结构具有透气易洗快干的特点,做工巧妙简单,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例1如图1所示,使用两层厚度为15mm的3D间隔织物,尺寸为40cm*75cm,其具有大体上对称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远端和侧翼,远端和侧翼的连接处为圆角形状,采用圆角形状的优点是便于整体翻转,其中,第一部分1的尺寸整体上略小于第二部分2,以方便二次翻转需要。沿两层3D间隔织物边缘进行缝合(超声波缝合),并且第一部分1的右侧留有缝口3,缝合好的两层3D间隔织物的边缘存在毛边4。本实施例的两层3D间隔织物的整体形状大体上是方形的,并且对边上有U形缺口,可以用作坐垫、靠垫芯材。如图2所示,从缝口3处,将缝合后的两层3D间隔织物整体翻转,把毛边4翻转至内部。如图3所示,将图2已完成第一次翻转的芯体结构再进行第二次翻转,将第一部分1再次向内翻转至第二部分2内,至此整一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完成。完成后的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如图4所示。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两层3D间隔织物的整体形状大体上是圆形的,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并且相对于彼此的远端上有U形缺口,可以用作U形枕芯材。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类似。同样地,也可以根据坐垫、靠垫、U形枕等的实际需要,将两层3D间隔织物的整体形状进行适当的变化,例如椭圆形,卵形等。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沿边缘对齐缝合的3D间隔织物,所述3D间隔织物具有大体上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远端和侧翼,所述远端和侧翼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形状,所述第一部分尺寸整体上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尺寸,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留有缝口,所述3D间隔织物包括上编织面、下编织面和呈X结构的支撑单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沿边缘对齐缝合的3D间隔织物,所述3D间隔织物具有大体上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远端和侧翼,所述远端和侧翼的连接处形成为圆角形状,所述第一部分尺寸整体上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尺寸,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留有缝口,所述3D间隔织物包括上编织面、下编织面和呈X结构的支撑单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编织面和下编织面上编织有网孔,所述网孔为圆形、菱形和正六边形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间隔织物的形状大体上为方形、圆形、椭圆形、卵形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间隔织物芯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帝网织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