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23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包依次连通的粗滤池、第一加药池、MBR滤池、第二加药池以及人工湿地池,所述粗滤池内设置有过滤斜板,所述第一加药池和第二加药池的底部分别设有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均通过输液管道与药液池连通,所述MBR滤池内垂直于水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MBR过滤膜,所述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便于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有效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提高污水澄清度,便于黑臭水体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黑臭水体是我国当前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水体黑臭不仅导致原有生态环境功能的退化,而且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黑臭水体是指因过量纳污、超出了水体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而导致水色变黑、变臭的水体。黑臭水体水质通常劣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水体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2mg/L。从感官上区分,黑臭水体可分为黄(灰)绿无臭、灰褐微臭、黑臭、深黑恶臭4级。水体黑臭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溶氧、有机污染物、气温等。水体黑臭现象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涉及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水体有机物污染、氮磷污染、底泥及底质再悬浮、微生物代谢以及热污染等;现有技术中的黑臭水体修复设备一般治理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效果更好的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所述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便于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有效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提高污水澄清度,便于黑臭水体治理。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包依次连通的粗滤池、第一加药池、MBR滤池、第二加药池以及人工湿地池,所述粗滤池、第一加药池、MBR滤池、第二加药池以及人工湿地池依次连通,所述粗滤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粗滤池内设置有过滤斜板,所述第一加药池和第二加药池的底部分别设有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均通过输液管道与药液池连通,所述MBR滤池内垂直于水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MBR过滤膜。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池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桶包括桶身与桶沿,所述桶身位于所述粗滤池内的部分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过滤孔。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池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管道上均设置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电连接有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药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上均匀地设置有曝气头,所述曝气管道位于第二加药池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氧气发生器。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池由上至下设置有种植层、生物陶粒层、沸石层以及活性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通过设置底座,在所述底座上依次设置依次连通的粗滤池、第一加药池、MBR滤池、第二加药池以及人工湿地池,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输方便的特点。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经由所述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所述粗滤池进行初步过滤,再依次经过第一加药池、MBR滤池、第二加药池以及人工湿地池进行多级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具有良好的水体净化效果。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针对黑臭水体中悬浮杂质较多的特点,通过在过滤斜板的上方的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桶,污水经由所述提升泵进入所述过滤桶的内进行初步过滤,减少所述过滤斜板的处理负荷,延长所述过滤斜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A-A’处的剖面图;附图标记为:10为粗滤池,101为过滤斜板,102为过滤桶,103为过滤孔,104为密封盖,105为桶沿,106为提升泵,20为第一加药池,201为加药管道,202为药液池,203为计量泵,204为输液管道,205为机械搅拌装置,30为MBR滤池,301为MBR过滤膜,40为第二加药池,401为曝气管道,50为人工湿地池,501为出水口,502为种植层,503为生物陶粒层,504为沸石层,505为活性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包依次连通的粗滤池10、第一加药池20、MBR滤池30、第二加药池40以及人工湿地池50,所述粗滤池10、第一加药池20、MBR滤池30、第二加药池40以及人工湿地池50依次连通,所述粗滤池10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501,所述粗滤池10内设置有过滤斜板101,所述第一加药池20和第二加药池40的底部分别设有加药管道201,所述加药管道201均通过输液管道204与药液池202连通,所述MBR滤池30内垂直于水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MBR过滤膜301,所述污水经由粗滤池10、第一加药池20、MBR滤池30、第二加药池40以及人工湿地池50,所述第一加药池20和第二加药池40用于添加絮凝剂以及其他助剂,所述污水在该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中首先经过两层物理滤过,初步絮凝、精滤后再次进行絮凝,有效地去除了黑臭水体中的大部分污染物,然后经过人工湿地池50进行生物调节,可进一步促进水体生态地恢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药池20和第二加药池40内均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205,所述机械搅拌装置205电连接有电源,所述机械搅拌装置205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所述机械搅拌装置205便于对使加入的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接触,提高絮凝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滤池10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粗滤池10的池壁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桶102,所述过滤桶102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桶102包括桶身与桶沿105,所述桶沿105与所述开口卡接,所述桶身位于所述粗滤池10内的部分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过滤孔103,所述桶身的顶部还设置有密封盖104,所述密封盖104的周缘还设置有硅胶密封圈,所述过滤桶102便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减少沉淀进入所述沉淀斜板,降低维护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滤池10的外侧设置有提升泵106,所述提升泵106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提升泵106的进水端与污水池连通,所述提升泵106将污水提升至所述粗滤池10的顶部,所述污水经在所述粗滤池10内进行初步过滤,可去除其中大部分悬浮物和颗粒沉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道204上均设置有计量泵203,所述计量泵203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计量泵203便于对加药量进行控制,可通过检测水质情况对加药量进行调节,减少加药量过多导致的二次污染或加药量不足造成的杂质去除不彻底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药池40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管道401,所述曝气管道401上均匀地设置有曝气头,所述曝气管道401位于第二加药池4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粗滤池(10)、第一加药池(20)、MBR滤池(30)、第二加药池(40)以及人工湿地池(50),所述粗滤池(10)内设置有过滤斜板(101),所述第一加药池(20)和第二加药池(40)的底部分别设有加药管道(201),所述加药管道(201)均通过输液管道(204)与药液池(202)连通,所述MBR滤池(30)内垂直于水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MBR过滤膜(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粗滤池(10)、第一加药池(20)、MBR滤池(30)、第二加药池(40)以及人工湿地池(50),所述粗滤池(10)内设置有过滤斜板(101),所述第一加药池(20)和第二加药池(40)的底部分别设有加药管道(201),所述加药管道(201)均通过输液管道(204)与药液池(202)连通,所述MBR滤池(30)内垂直于水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MBR过滤膜(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池(1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桶(102),所述过滤桶(102)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水体黑臭的生态修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102)包括桶身与桶沿(105),所述桶身位于所述粗滤池(10)内的部分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若干过滤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学芦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