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22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塔体,塔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塔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筒体,筒体与塔体同轴设置,筒体将塔体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筒体的侧壁顶部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通管,每个通管均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罩,过滤罩盖设在通管上,第二腔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砂滤器,砂滤器与通管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砂滤器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套设在筒体的周围,活性炭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密封环和密封架,密封环和密封架将第二腔体的下半区分隔形成浓水容纳腔和产水容纳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脱硫废水是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终端废水,脱硫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汞、铜等重金属,脱硫废水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外排,会对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脱硫废水的处理装置的结构一般为传统的三联箱式,三联箱式废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很高,中和反应之后没有沉淀环节,大量的悬浮物对后续工艺设备影响较大,并且出水中的悬浮物很难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三联箱式废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很高,中和反应之后没有沉淀环节,大量的悬浮物对后续工艺设备影响较大,并且出水中的悬浮物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塔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塔体同轴设置,所述筒体将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筒体的侧壁顶部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通管,每个所述通管均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盖设在所述通管上,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砂滤器,所述砂滤器与所述通管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所述砂滤器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周围,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密封环和密封架,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架将所述第二腔体的下半区分隔形成浓水容纳腔和产水容纳腔。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撑架、进水管、投料管、产水出管、浓水出管和排料管,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投料管与所述塔体的顶部连接设置,所述产水出管和所述浓水出管均设置在所述塔体的侧壁上,所述排料管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所述投料管、所述产水出管、所述浓水出管和所述排料管均安装有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所述投料管和所述排料管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投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外环、内环和多个支撑筋,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分别安装在所述塔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所述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内的中心管出水端延伸至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部,所述中心管贯穿安装在所述密封架上。进一步地,所述产水容纳腔内安装有检测产水离子浓度的离子浓度检测器。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和所述产水出管均与所述产水容纳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浓水出管与所述浓水容纳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通管与所述砂滤器连接设置,所述塔体的外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通管均连通的水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塔体内部安装有筒体,筒体将塔体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筒体上安装有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连通的通管,第一腔体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罩,过滤罩盖设在通管上,第一腔体内自上而下分别安装有砂滤器、活性炭吸附层和反渗透膜元件,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与絮凝剂反应生成的絮凝物通过过滤罩的过滤留在第一腔体内,过滤后的脱硫废水通过通管进入第二腔体内,经过砂滤器砂滤和活性炭吸附层吸附,可以有效减少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使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达到排放标准,吸附后的废水经过反渗透膜元件的反渗透处理形成离子浓度高的浓水和产水,产水可直接收集二次利用,离子浓度高的浓水再进行二次浓缩回收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脱硫废水的回收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中固定架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沿A-A切线的剖视图。图中:100、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1、塔体,2、支撑架,3、进水管,4、投料管,5、产水出管,6、浓水出管,7、排料管,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筒体,111、过滤罩,121、砂滤器,122、活性炭吸附层,123、固定架,124、反渗透膜元件,125、密封环,126、密封架,127,浓水容纳腔,128、产水容纳腔,131、通管,1231、外环,1232、内环,1233、支撑筋。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100,用于过滤处理脱硫废水,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100包括塔体1、支撑架2、进水管3、投料管4、产水出管5、浓水出管6和排料管7,支撑架2固定安装在塔体1的底部,进水管3和投料管4与塔体1的顶部连接设置,产水出管5和浓水出管6均设置在塔体1的侧壁上,排料管7设置在塔体1的底部,进水管3、投料管4、产水出管5、浓水出管6和排料管7均安装有控制阀(图未示)。塔体1大致呈内部开设有腔体的圆柱形结构,塔体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筒体13,筒体13呈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塔体1与筒体13同轴设置,筒体13将塔体1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筒体13的侧壁顶部沿筒体13的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通管131,每个通管131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均连通。进水管3、投料管4和排料管7均与第一腔体11连通,进水管3的出水端和投料管4的出料端均延伸至第一腔体11内,第一腔体1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过滤罩111,过滤罩111与通管131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过滤罩111盖设在通管131上,塔体1外部安装有与第一腔体11和通管131连通的水泵(图未示)。第二腔体12内安装有多个砂滤器121、活性炭吸附层122以及多个反渗透膜元件124,多个砂滤器121均安装在第二腔体12的顶部,砂滤器121与筒体13顶部的通管131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通管131与砂滤器121连接设置,本实施例中,砂滤器121与通管131的数量均为四个。活性炭吸附层122设置在砂滤器121的下方,活性炭吸附层122呈环形结构,活性炭吸附层122套设在筒体13的周围,活性炭吸附层12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123,固定架123包括外环1231、内环1232和多个支撑筋1233,外环1231和内环1232分别安装在塔体1的内壁以及筒体13的外壁上,每个支撑筋1233的两端均分别与外环1231和内环123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筋1233具有四个。反渗透膜元件124设置在活性炭吸附层122的下方,多个反渗透膜元件124沿筒体13的四周环向排列,反渗透膜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塔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塔体同轴设置,所述筒体将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筒体的侧壁顶部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通管,每个所述通管均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盖设在所述通管上,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砂滤器,所述砂滤器与所述通管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所述砂滤器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周围,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密封环和密封架,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架将所述第二腔体的下半区分隔形成浓水容纳腔和产水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塔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塔体同轴设置,所述筒体将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筒体的侧壁顶部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安装有多个通管,每个所述通管均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盖设在所述通管上,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砂滤器,所述砂滤器与所述通管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所述砂滤器的下方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周围,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密封环和密封架,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架将所述第二腔体的下半区分隔形成浓水容纳腔和产水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支撑架、进水管、投料管、产水出管、浓水出管和排料管,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投料管与所述塔体的顶部连接设置,所述产水出管和所述浓水出管均设置在所述塔体的侧壁上,所述排料管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所述投料管、所述产水出管、所述浓水出管和所述排料管均安装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脱硫废水处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仲良管凯益解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长江热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