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14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属于岩土工程、矿业工程技术领域。该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监测系统,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及库型控制系统;本装置能够人为地制造渗流或管涌,然后增大该处流量强度,加速渗流以及管涌过程从而达到溃坝目的,并且能通过地面磁共振(SNMR)地下水探测系统,观测尾矿中水流动途径和集中区,最终通过高速摄像仪把溃坝经过记录下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属于岩土工程、矿业工程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我国12种大宗矿产每年尾矿排放量约3亿t,作为矿山充填或综合利用的尾矿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尾矿采用构筑尾矿库的方式储存。Lemphers等对世界范围内3500个尾矿库进行统计,发现每年平均有2~5个尾矿库发生溃坝,尾矿库的溃坝事件发生的概率为水库溃坝10倍以上。尾矿库作为金属非金属矿山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在世界93种事故、公害的隐患中,尾矿库事故名列第18位。所以开展尾矿库溃坝相关的研究对于矿山安全生产、保护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尾矿库土体大多处于疏松状态,降雨、库水位变动、渗流等因素均易诱发尾矿库溃坝事故,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吴宗之等对国外溃坝事故统计分析,发现诱因是渗透破坏导致尾矿库溃坝的事故量排第一,占44.6%,接近溃坝事故的一半;而诱因是洪水漫顶和地震液化导致尾矿库溃坝的事故量排第二位,均占19.6%。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尾矿库溃坝的因素、溃坝机理、溃坝过程及下游泥砂运行演进规律都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针对尾矿库在渗流破坏条件下发生溃坝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还有待深入,针对洪水漫顶、地震破坏的实验装置较多,对尾矿库渗流管涌破坏实验研究较少。并且能够实现尾矿库渗流管涌破坏的模拟装置更是稀少,不能满足如今的科研需求,有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本装置能够用于进行尾矿库渗流或管涌破坏模拟试验,为分析尾矿库渗流或管涌破坏导致的溃坝研究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矿库因渗流、管涌破坏而导致溃坝的模拟装置,包括监测系统,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及库型控制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钻孔控制器4、高速摄像机5、接收线圈Ⅰ8、接收线圈Ⅱ12、接收线圈Ⅲ17、接收线圈Ⅳ30、接收线圈Ⅴ35、接收线圈Ⅵ38、数据线13、导线Ⅰ7、导线Ⅱ10、导线Ⅲ15、导线Ⅳ19、导线Ⅴ32、导线Ⅵ37、导线Ⅶ42、接收机Ⅰ9、接收机Ⅱ14、接收机Ⅲ18、接收机Ⅳ29、接收机Ⅴ36、接收机Ⅵ41、配谐电容箱20、通用机22、适配数据传导线23、电线Ⅰ21、孔隙水压力计40、电线Ⅱ44、电线Ⅲ46、电源43、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主控箱47;所述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包括管道Ⅰ1、管道Ⅲ60、多功能控制箱2、储水罐3、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出水阀24、水泵25、进水口26、补水器27、伸缩器58、钻孔仪59;所述库型控制系统包括挡板Ⅰ6、挡板Ⅱ11、挡板Ⅲ16、挡板Ⅳ31、挡板Ⅴ34、挡板Ⅵ39、移动杆28、扭转链件33、坝体61;进水口26、水泵25、出水阀24形成抽水系统,并通过管道Ⅰ1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接,储水罐3固定在多功能控制箱2一侧并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通,多功能控制箱2通过管道Ⅰ1分别与补水箱中补水器27连通,补水箱两侧分别设有两移动杆放置箱,补水器27两外侧端分别与移动杆放置箱中的移动杆28连接,补水器27上端布置有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钻孔控制器4,钻孔控制器4固定在伸缩器58一侧,纵轴控制器56布置在横轴控制器57上方,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均与伸缩器58连接,伸缩器58末端与钻孔仪59连接,钻孔控制器4通过伸缩器58外部导线与钻孔仪59连接,高速摄像机5分布在装置前端与后两侧,钻孔仪59长度大于库体最高长度;主控箱47通过适配数据传导线23与通用机22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Ⅲ46与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连接,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通过电线Ⅱ44与电源43连接,主控箱47通过导线Ⅶ42与接收机Ⅵ41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Ⅵ38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导线Ⅵ37与接收机Ⅴ36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Ⅴ35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导线Ⅴ32与接收机Ⅳ29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Ⅳ30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导线Ⅰ7与接收机Ⅰ9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Ⅰ8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导线Ⅱ10与接收机Ⅱ14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Ⅱ12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导线Ⅲ15与接收机Ⅲ18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Ⅲ17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导线Ⅳ19与主控箱47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Ⅰ21与配谐电容箱20连接;坝体61左侧与挡板Ⅲ16连接,右侧与挡板Ⅵ39连接,孔隙水压力计40布置在坝体61内,接收线圈Ⅵ38布置在挡板Ⅵ39内部,挡板Ⅵ39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Ⅴ34连接,接收线圈Ⅴ35布置在挡板Ⅴ34内部,挡板Ⅴ34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Ⅳ31连接,接收线圈Ⅳ30布置在挡板Ⅳ31内部,挡板Ⅳ31通过扭转链件33与右侧的移动杆28一侧连接,右侧的移动杆28另一侧与补水器27右侧连接,左侧移动杆28一侧与补水器27左侧连接,另一侧与挡板Ⅰ6连接,接收线圈Ⅰ8布置在挡板Ⅰ6内部,挡板Ⅰ6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Ⅱ11连接,接收线圈Ⅱ12布置在挡板Ⅱ11内部,挡板Ⅱ11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Ⅲ16连接,接收线圈Ⅲ17布置在挡板Ⅲ16内部;各挡板、移动杆28、补水箱27、扭转链件33、坝体61围成库体,伸缩器58伸展长度比库体最大长度长。具体地,所述的钻孔仪59包括钻头591、钻轴593、定子铁芯592、风扇594、接线盒595,钻轴593右端连接定子铁芯592,左端连接钻头591,风扇594连接在定子铁芯592右方,风扇594主要起散热作用,定子铁芯592和风扇594的壳体外部设有分别与二者连接的接线盒595,接线盒595同时与钻孔控制器4连接。具体地,所述的扭转链件33包括设置在柔性壳体内的可拉伸密封层50、扭转支座48、滑珠49、连接杆51,可拉伸密封层50设置在扭转链件33上下两端,柔性壳体的两侧壁上上下交错安装有扭转支座48,扭转支座48内侧端与连接杆51一端连接,连接杆51另一端与滑珠49连接,上下相邻两滑珠49彼此咬合。具体地,所述的补水器27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管道Ⅱ54、若干排的布水孔,管道Ⅱ54与管道Ⅰ1连通,每一排布水孔包括水压控制器55、均匀器52,每一个水压控制器55的进水端都与管道Ⅱ54连接,每一个水压控制器55的出水端通过密封口53与管道Ⅲ60的一端连通,管道Ⅲ60的另一端与均匀器52连通,均匀器52为补水器27面向尾砂一面的侧壁上的出水口。优选地,所述的补水箱里间隔放置两个补水器27,多功能控制箱2通过管道Ⅰ1分别与补水箱中两个补水器27连通,右侧的移动杆28的左侧与右侧的补水器27连接,左侧移动杆28右侧与左侧的补水器27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孔隙水压力计40自带数据存储功能。优选地,所述的移动杆28为气压伸缩装置。优选地,所述的钻孔控制器4通过固定在伸缩器58外部的电线与控制钻孔仪59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矿库渗流、管涌破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系统,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及库型控制系统;/n所述监测系统包括钻孔控制器(4)、高速摄像机(5)、接收线圈Ⅰ(8)、接收线圈Ⅱ(12)、接收线圈Ⅲ(17)、接收线圈Ⅳ(30)、接收线圈Ⅴ(35)、接收线圈Ⅵ(38)、数据线(13)、导线Ⅰ(7)、导线Ⅱ(10)、导线Ⅲ(15)、导线Ⅳ(19)、导线Ⅴ(32)、导线Ⅵ(37)、导线Ⅶ(42)、接收机Ⅰ(9)、接收机Ⅱ(14)、接收机Ⅲ(18)、接收机Ⅳ(29)、接收机Ⅴ(36)、接收机Ⅵ(41)、配谐电容箱(20)、通用机(22)、适配数据传导线(23)、电线Ⅰ(21)、孔隙水压力计(40)、电线Ⅱ(44)、电线Ⅲ(46)、电源(43)、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主控箱(47);/n所述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包括管道Ⅰ(1)、管道Ⅲ(60)、多功能控制箱(2)、储水罐(3)、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出水阀(24)、水泵(25)、进水口(26)、补水器(27)、伸缩器(58)、钻孔仪(59);/n所述库型控制系统包括挡板Ⅰ(6)、挡板Ⅱ(11)、挡板Ⅲ(16)、挡板Ⅳ(31)、挡板Ⅴ(34)、挡板Ⅵ(39)、移动杆(28)、扭转链件(33)、坝体(61);/n进水口(26)、水泵(25)、出水阀(24)形成抽水系统,并通过管道Ⅰ(1)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接,储水罐(3)固定在多功能控制箱(2)一侧并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通,多功能控制箱(2)通过管道Ⅰ(1)分别与补水箱中补水器(27)连通,补水箱两侧分别设有两移动杆放置箱,补水器(27)两外侧端分别与移动杆放置箱中的移动杆(28)连接,补水器(27)上端布置有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钻孔控制器(4),钻孔控制器(4)固定在伸缩器(58)一侧,纵轴控制器(56)布置在横轴控制器(57)上方,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均与伸缩器(58)连接,伸缩器(58)末端与钻孔仪(59)连接,钻孔控制器(4)通过伸缩器(58)外部导线与钻孔仪(59)连接,高速摄像机(5)分布在装置前端与后两侧,钻孔仪(59)长度大于库体最高长度;/n主控箱(47)通过适配数据传导线(23)与通用机(22)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Ⅲ(46)与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连接,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通过电线Ⅱ(44)与电源(43)连接,主控箱(47)通过导线Ⅶ(42)与接收机Ⅵ(41)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Ⅵ(38)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导线Ⅵ(37)与接收机Ⅴ(36)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Ⅴ(35)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导线Ⅴ(32)与接收机Ⅳ(29)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Ⅳ(30)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导线Ⅰ(7)与接收机Ⅰ(9)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Ⅰ(8)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导线Ⅱ(10)与接收机Ⅱ(14)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Ⅱ(12)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导线Ⅲ(15)与接收机Ⅲ(18)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Ⅲ(17)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导线Ⅳ(19)与主控箱(47)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Ⅰ(21)与配谐电容箱(20)连接;/n坝体(61)左侧与挡板Ⅲ(16)连接,右侧与挡板Ⅵ(39)连接,孔隙水压力计(40)布置在坝体(61)内,接收线圈Ⅵ(38)布置在挡板Ⅵ(39)内部,挡板Ⅵ(39)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Ⅴ(34)连接,接收线圈Ⅴ(35)布置在挡板Ⅴ(34)内部,挡板Ⅴ(34)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Ⅳ(31)连接,接收线圈Ⅳ(30)布置在挡板Ⅳ(31)内部,挡板Ⅳ(31)通过扭转链件(33)与右侧的移动杆(28)一侧连接,右侧的移动杆(28)另一侧与补水器(27)右侧连接,左侧移动杆(28)一侧与补水器(27)左侧连接,另一侧与挡板Ⅰ(6)连接,接收线圈Ⅰ(8)布置在挡板Ⅰ(6)内部,挡板Ⅰ(6)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Ⅱ(11)连接,接收线圈Ⅱ(12)布置在挡板Ⅱ(11)内部,挡板Ⅱ(11)通过扭转链件(33)与挡板Ⅲ(16)连接,接收线圈Ⅲ(17)布置在挡板Ⅲ(16)内部;/n各挡板、移动杆(28)、补水箱(27)、扭转链件(33)、坝体(61)围成库体,伸缩器(58)伸展长度比库体最大长度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渗流、管涌破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系统,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及库型控制系统;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钻孔控制器(4)、高速摄像机(5)、接收线圈Ⅰ(8)、接收线圈Ⅱ(12)、接收线圈Ⅲ(17)、接收线圈Ⅳ(30)、接收线圈Ⅴ(35)、接收线圈Ⅵ(38)、数据线(13)、导线Ⅰ(7)、导线Ⅱ(10)、导线Ⅲ(15)、导线Ⅳ(19)、导线Ⅴ(32)、导线Ⅵ(37)、导线Ⅶ(42)、接收机Ⅰ(9)、接收机Ⅱ(14)、接收机Ⅲ(18)、接收机Ⅳ(29)、接收机Ⅴ(36)、接收机Ⅵ(41)、配谐电容箱(20)、通用机(22)、适配数据传导线(23)、电线Ⅰ(21)、孔隙水压力计(40)、电线Ⅱ(44)、电线Ⅲ(46)、电源(43)、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主控箱(47);
所述渗流、管涌成型系统包括管道Ⅰ(1)、管道Ⅲ(60)、多功能控制箱(2)、储水罐(3)、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出水阀(24)、水泵(25)、进水口(26)、补水器(27)、伸缩器(58)、钻孔仪(59);
所述库型控制系统包括挡板Ⅰ(6)、挡板Ⅱ(11)、挡板Ⅲ(16)、挡板Ⅳ(31)、挡板Ⅴ(34)、挡板Ⅵ(39)、移动杆(28)、扭转链件(33)、坝体(61);
进水口(26)、水泵(25)、出水阀(24)形成抽水系统,并通过管道Ⅰ(1)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接,储水罐(3)固定在多功能控制箱(2)一侧并与多功能控制箱(2)连通,多功能控制箱(2)通过管道Ⅰ(1)分别与补水箱中补水器(27)连通,补水箱两侧分别设有两移动杆放置箱,补水器(27)两外侧端分别与移动杆放置箱中的移动杆(28)连接,补水器(27)上端布置有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钻孔控制器(4),钻孔控制器(4)固定在伸缩器(58)一侧,纵轴控制器(56)布置在横轴控制器(57)上方,纵轴控制器(56)、横轴控制器(57)均与伸缩器(58)连接,伸缩器(58)末端与钻孔仪(59)连接,钻孔控制器(4)通过伸缩器(58)外部导线与钻孔仪(59)连接,高速摄像机(5)分布在装置前端与后两侧,钻孔仪(59)长度大于库体最高长度;
主控箱(47)通过适配数据传导线(23)与通用机(22)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Ⅲ(46)与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连接,电源多功能控制箱(45)通过电线Ⅱ(44)与电源(43)连接,主控箱(47)通过导线Ⅶ(42)与接收机Ⅵ(41)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Ⅵ(38)连接,接收机Ⅵ(41)通过导线Ⅵ(37)与接收机Ⅴ(36)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Ⅴ(35)连接,接收机Ⅴ(36)通过导线Ⅴ(32)与接收机Ⅳ(29)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Ⅳ(30)连接,接收机Ⅳ(29)通过导线Ⅰ(7)与接收机Ⅰ(9)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Ⅰ(8)连接,接收机Ⅰ(9)通过导线Ⅱ(10)与接收机Ⅱ(14)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Ⅱ(12)连接,接收机Ⅱ(14)通过导线Ⅲ(15)与接收机Ⅲ(18)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数据线(13)与接收线圈Ⅲ(17)连接,接收机Ⅲ(18)通过导线Ⅳ(19)与主控箱(47)连接,主控箱(47)通过电线Ⅰ(21)与配谐电容箱(20)连接;
坝体(61)左侧与挡板Ⅲ(16)连接,右侧与挡板Ⅵ(39)连接,孔隙水压力计(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进林水泉彭磊杨成松赵冰胡斌孔祥云张超李小双周汉民陈结黄劲松何青源刘坚田森钟文韩亚兵袁利伟张成良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