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814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包括波导管、预设有检测功率信号和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检测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警报模块,波导管用于套设在待检非金属管的外部,波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波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检测控制模块通过发射模块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第一连接口,波导管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检测控制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与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进行比较;优点是能够精准的找到非金属管堵塞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路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各种运输管道的需求越来越大,管道运输是继传统的公路、铁路、空运、水运方式之后出现的第五种运输方式。随着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发展,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的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因此,城市地下管道正常、可靠的使用及运行对城市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地下管道迅猛发展的同时,地下水管道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地下管道的维护保养主要依靠管网维护人员的经验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来检测下水管道是否发生堵塞,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检测效率极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管道测堵仪是用于检测管道是否发生堵塞的检测设备,一般包括配对的信号发射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根据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来判断管道的堵塞位置,并发出与信号强弱相应的警报声;这类管道测堵仪主要是通过声音对信号强弱进行判断,当外界环境的噪音较大时,使用者通常无法准确判断声音的大小,进而很难准确判断管道被堵塞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波导特性的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能够精准的找到非金属管堵塞的具体位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包括波导管、预设有检测功率信号和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检测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的波导管用于套设在待检非金属管的外部,所述的波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的发射模块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所述的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接收模块,所述的接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与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进行比较,当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时,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的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号。所述的波导管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锁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的第二弧形板拼接形成管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二弧形板的一侧轴接,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弧形板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的锁定组件锁定。该结构中,将波导管拆分为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锁定组件,通过拼接的方式将波导管套设到待检非金属管的外部,方便实用。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锁盖、锁扣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弧形板另一侧的锁钩,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具有连接轴的底座,所述的锁盖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的锁扣的一端与所述的锁盖的轴接,所述的锁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锁钩卡扣配合。该结构中,当锁扣的另一端转动并与锁钩扣合时,锁盖反向转动将锁扣与锁钩锁紧,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所述的第一弧形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的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的第二弧形板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的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通槽连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杆,所述的锁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通槽的内壁轴接,当所述的锁定杆转动并与所述的第二通槽卡接配合时,所述的锁定杆将所述的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块锁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非金属管内的流体堵塞状态会对波导管的信号传输性能产生影响,当非金属管内没有堵塞时,检测功率信号在波导管内的损耗较大,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强度较弱,甚至使得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为零,此时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未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当非金属管内发生堵塞时,检测功率信号在波导管内的损耗较小,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强度较强,且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将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通过利用电磁特性中的波导特性,能够精准的找到非金属管堵塞的具体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波导管;11、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第一弧形板;131、连接轴;132、第一连接块;133、第一通槽;14、第二弧形板;141、第二连接块;142、第二通槽;15、锁定组件;151、锁盖;152、锁扣;153、锁钩;154、锁定杆;2、检测控制模块;3、发射模块;4、接收模块;5、警报模块;6、非金属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包括波导管1、预设有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检测控制模块2、发射模块3、接收模块4和警报模块5,波导管1用于套设在待检非金属管6的外部,波导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1,波导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12,检测控制模块2通过发射模块3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第一连接口11,波导管1根据待检非金属管6内的流体堵塞状态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12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接收模块4,接收模块4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检测控制模块2,检测控制模块2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与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进行比较,当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时,检测控制模块2控制警报模块5发出警报信号。本实施例中,波导管1包括第一弧形板13、第二弧形板14和锁定组件15,第一弧形板13与第二弧形板14拼接形成管状结构,第一弧形板13的一侧与第二弧形板14的一侧轴接,第一弧形板13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板14的另一侧通过锁定组件15锁定。本实施例中,警报模块5采用声光警报,也可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提示。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模块2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型号为GD32F103的微控制单元,发射模块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型号为EFR32MG22的芯片,接收模块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型号为EFR32MG22的芯片。上述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获取方式为:取一非金属管6,该非金属管6内无堵塞物或有少量堵塞物,将波导管1套在该非金属管6上,检测控制模块2通过发射模块3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第一连接口11,波导管1根据非金属管6内的堵塞状态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12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接收模块4,接收模块4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检测控制模块2,该检测功率信号的大小即作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锁定组件15包括锁盖151、锁扣152和固定设置在第二弧形板14另一侧的锁钩153,第一弧形板13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具有连接轴131的底座,锁盖151的一端与连接轴131转动连接,锁扣152的一端与锁盖151的轴接,锁扣152的另一端与锁钩153卡扣配合,优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管、预设有检测功率信号和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检测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的波导管用于套设在待检非金属管的外部,所述的波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的发射模块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所述的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接收模块,所述的接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与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进行比较,当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时,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的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管、预设有检测功率信号和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的检测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的波导管用于套设在待检非金属管的外部,所述的波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的发射模块发射检测功率信号至所述的第一连接口,所述的波导管对接收到的检测功率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再通过第二连接口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接收模块,所述的接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发送到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将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与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进行比较,当处理后的检测功率信号超出检测功率信号的最大阈值时,所述的检测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的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金属管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导管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锁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的第二弧形板拼接形成管状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力施莹弘刘葵何元锋靳路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