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多联机技术

技术编号:295780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多联机,所述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包括:S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操作;S2:根据回油前、后的过冷度判断是否满足进行降噪控制;S3:打开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多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多联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简称多联机,它包括一个或多个室外机、多个相互并联的室内机以及连接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两根冷媒流通总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联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家庭、办公场地等场所。人们对多联机的关注不再仅仅局限于温控效果或节能方面,空调的噪音也备受关注。针对室内机而言,噪音源主要是:1)电机带动风扇运转产生的噪音;2)机器运行时,因电子膨胀阀有一定开度产生的制冷剂节流音,比如正常运行时、外机回油运转时、以及回油后等情况。例如多联机在制冷运行时,当运行参数满足一定条件后会进入回油阶段;当多联机系统执行回油指令时,因冷媒大量携带润滑油,故压缩机运行频率高,内机阀开度大。回油结束后,系统内的冷冻油虽被带回,但大量冷媒也同样储存在了外机储液罐中,容易存在下述问题:1、此时系统则处于严重缺冷媒状态,内机阀根据管温调节,误判为系统缺冷媒状态,出现阀异常开大现象。2、系统缺冷媒,进入内机的冷媒的过冷度不足,冷媒处于气相状态,流过内机发出明显气流声,并且冷媒再次循环起来需要较长时间,噪音持续偏大,给用户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回油后控制不精细、内机气流声大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回油结束后系统缺冷媒时制冷运行气流声大,控制失效的问题,从而提升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S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操作;S2:根据回油前、后的过冷度判断是否满足进行降噪控制;S3:打开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1,使冷媒在室外机一侧进行循环。根据回油前、后的过冷度的变化情况,对后续运行中内机是否出现噪音进行判断;相应的,在回油结束后开启气旁通,以解决回油结束后系统缺冷媒时制冷运行气流声大,控制失效的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优选的,所述步骤S1包括:S10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S102、记录累计回油时长t2,判断t预-t2≤Δt1,t预为回油预设时长;若是,则进行步骤S103;若否,则返回步骤S2;S103、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1,同时检测并选择运行中容量最小的一台内机Mmin为预备机,关闭其他内机阀,并根据内机Mmin的容量对压缩机进行降频。其中t预根据经验及具体机型设定,例如10-50min,可以是15min、25min、35min、45min等;Δt1通常根据经验值设定,如10-15min。通过对回油过程进行调控,尽量减少回油对多联机的运行的影响,有利于冷媒循环在回油后尽快恢复正常。优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0、多联机判断是否接受“制冷或除湿模式”指令;若是,则进行步骤S1,若否,则正常运行,例如制热模式运行、除霜模式运行等。将上述控制方法限定到制冷或除湿模式内,有利于实现对空调器的降噪控制,避免对空调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判断Tgl2+T修1<Tgl1或者Tgl2<0℃,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则正常运行,其中Tg11、Tg12分别为回油前、后的过冷度,T修1为2-3℃。其中过冷度Tg1=Tpc-Tdef,即高压对应饱和温度Tpc与冷凝器出管温度Tdef2的差值;当上述条件成立时,则说明多联机此时的过冷度不足,容易产生噪音,需要进行降噪控制;若上述判断不成立时,则说明多联机此时的过冷度满足条件,不会产生噪音,则不需要进行降噪控制。优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4、判断是否降噪控制运行时长t3>Δt3或者Pd3>Pmax或者Tgl3+T修2<Tgl1或者Tgl3<0℃,若是,则退出降噪控制;若否,则返回S3,其中Pd3为降噪控制时的排气高压,Tgl3为降噪控制时的过冷度,Pmax为多联机的高压上限设定值,Δt3为15-20min,T修2为0-2℃。优选的,所述步骤S4包括:S41、判断是否t3>Δt3或者Pd3>Pmax或者Tgl3+T修2<Tgl1或者Tgl3<0℃,若是,则进行步骤S42;若否,则返回S3。S42、判断是否运行时长t1>Δt4,若是,则按照第一模式退出降噪控制;若否,则第二模式退出降噪控制,其中Δt4为0-10min。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式包括:S421、调整内机Mmin的开度至PMV0*K1,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f1*K1,并持续运行t4时长;S422、关闭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1,调整内机Mmin的开度至PMV0*K2,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f1*K2,并持续运行t5时长。若多联机在回油前冷媒已循环稳定,则回油结束后分两阶段退出控制可使系统快速回到回油前状态。其中K1为20%-60%,t4的取值根据经验设置,例如30-50s;K2为60%-100%,t5的取值根据经验设置,例如50-80s。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式包括:S423、关闭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1,调整内机Mmin的开度至PMV1*K3,压缩机继续以频率f2运行,并持续运行t6时长;S424、调整内机Mmin的开度至PMV1*K4,调整压缩机的频率至f0,并持续运行t6时长;S425、调整内机Mmin的开度至PMV1*K5,保持压缩机的频率为f0,并持续运行t7时长。若多联机在回油前冷媒未循环稳定,则回油结束后分三阶段退出控制以精准调控,避免产生噪音,可使退出控制后对联机系统内冷媒的循环趋于稳定。其中PMV1代表初始化的开度值,具体根据内机型号而定,一般取值范围为100pls-150pls,K3为20%-40%,K4为40%-80%,K5为80%-100%,t6、t7、t8的取值根据经验设置,例如t6为10-20s、t7为20-30s、t8为20-30s。,f2代表回油前,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根据多联机在回油前后的过冷度的变化判断后续运行中内机是否出现噪音,并在通过在回油结束后,开启气旁通,以解决回油结束后系统缺冷媒时制冷运行气流声大,控制失效的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2)对回油过程进行预动作,缩短冷媒再次循环所需的时间;同时,退出降噪控制的时机进行判断,分不同模式退出,减小对多联机正常运行的影响,用户体验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多联机具有与所述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操作;S2:根据回油前、后的过冷度判断是否满足“降噪控制”;S3:打开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操作;S2:根据回油前、后的过冷度判断是否满足“降噪控制”;S3:打开降噪装置的电磁阀SV1,使冷媒在室外机一侧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01: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回油;S102、记录累计回油时长t2,判断t预-t2≤Δt1,t预为回油预设时长;若是,则进行步骤S103;若否,则返回步骤S2;S103、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1,同时检测并选择运行中容量最小的一台内机Mmin为预备机,关闭其他内机阀,并根据内机Mmin对压缩机进行降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0、多联机判断是否接受“制冷或除湿模式”指令;若是,则进行步骤S1,若否,则正常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判断Tgl2+T修1<Tgl1或者Tgl2<0℃,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则正常运行,其中Tg11、Tg12分别代表多联机在回油前、后的过冷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回油降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4、判断是否降噪控制运行时长t3>Δt3或者Pd3>Pmax或者Tgl3+T修2<Tgl1或者Tgl3<0℃,若是,则退出降噪控制;若否,则返回S3,其中Pd3为降噪控制时的排气高压,Tgl3为降噪控制时的过冷度,Pmax为多联机的高压上限设定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旭东黄春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