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结构及平衡点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747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点结构及平衡点确定方法,所述节点结构包括靠近玻璃幕墙设置的方柱,所述节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方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且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由于方柱的前端面靠近玻璃幕墙,这样拉索距离玻璃幕墙较近,保证了玻璃幕墙的美观度,同时通过使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以避免所述拉索对所述方柱产生较大扭矩,提升了方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点结构及平衡点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节点结构及平衡点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玻璃幕墙以其华美宏大的外观表现,受到市场热烈欢迎,成为现代化高层建筑的重要装饰特征。在建筑不断创新中,尤其在企业总部大厦的空中平台,采用轻薄通透的玻璃幕墙更能成为建筑的闪光点。为实现轻盈通透效果,大多采用索幕墙。对于现有的超大跨单层索幕墙,通常的做法是,玻璃幕墙采用单层索体系,其中单层索需要施加预拉力,单层索的拉力需要由核心筒来承受,并最终达到受力平衡。从平面上看,如图1所示,靠近幕墙20处会设置多根框架柱30(图示为两根)。两个框架柱30中间设置单层索40,同时框架柱30通过多根横梁50与核心筒的筒体10连接。为保证单层索40的预拉力能顺利传递给筒体10,通常单层索40位于框架柱中间,此时单层索40离幕墙20的距离较远,导致幕墙20不美观,而改变单层索40与框架柱30的连接位置又会使单层索40对框架柱30产生较大扭矩,导致框架柱30不稳定,甚至有倾倒的隐患。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点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索远离幕墙导致幕墙不美观以及拉索对立柱产生较大的扭矩使立柱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点结构,所述节点结构包括靠近玻璃幕墙设置的方柱,所述节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方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且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拉索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前端面的两侧边缘的距离相等。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方柱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方柱的右端面连接。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均以及所述拉索三者互不共线。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以及所述拉索共面。所述节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以及所述拉索在垂直于所述方柱的同一水平面内。一种平衡点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方柱的前端面上设置拉索,并使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在所述方柱上设置第一连接梁,并使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与所述拉索的交于第一交点;在所述方柱上设置第二连接梁,并使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拉索交于第二交点;判断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是否重合,若是,则将所述第一交点或所述第二交点设置为平衡点,若否,则调整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位置,直至所述第二交点与所述第一交点重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方柱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且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由于方柱的前端面靠近玻璃幕墙,这样拉索距离玻璃幕墙较近,保证了玻璃幕墙的美观度,同时通过使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以避免所述拉索对所述方柱产生较大扭矩,提升了方柱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拉索远离玻璃幕墙设置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节点结构设置于核心筒和玻璃幕墙之间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节点结构的第一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节点结构的第二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点结构及平衡点确定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结构,如图2-4所示,所述节点结构包括方柱1、第一连接梁2以及第二连接梁3,所述第一连接梁2一端与所述方柱1连接,另一端与核心筒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3一端与所述方柱1连接,另一端与核心筒7连接;所述方柱1为横截面为方形的立柱。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4,所述拉索4与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平行,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靠近所述玻璃幕墙6,这样所述拉索就靠近玻璃幕墙6,距玻璃幕墙6较近,从而不会影响玻璃幕墙6的美观度;所述拉索4水平设置,即当所述拉索4对所述方柱1产生作用力时,所述拉力也是水平方向的,且平行于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所述拉索4与所述第一连接梁2的延长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梁3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当所述拉索4、所述第一连接梁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3均对所述方柱1具有作用力时,三力交汇于一点,从而不会对所述方柱1产生额外的扭矩而导致方柱1不稳定,甚至导致方柱1倾倒。一具体实施例,在所述玻璃幕墙6和所述核心筒7之间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节点结构,即,在所述玻璃幕墙6和所述核心筒7之间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方柱1,所述拉索4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且所述拉索4平行于所述玻璃幕墙6,所述拉索4与所述玻璃幕墙6之间通过若刚个连接件进行连接,以对所述玻璃幕墙6进行加固,例如,所述连接件为抓爪。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方柱1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梁2和所述第二连接梁3,且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4,所述拉索4与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平行,由于方柱1的前端面靠近玻璃幕墙6,这样拉索距离玻璃幕墙6较近,保证了玻璃幕墙6的美观度,同时通过使所述拉索4与所述第一连接梁2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3的延长线交于一点,以避免所述拉索4对所述方柱1产生较大扭矩,提升了方柱1的稳定性。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与所述方柱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例如,所述方柱1为钢柱,所述连接块5也为钢制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点结构,所述节点结构包括靠近玻璃幕墙设置的方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方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且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点结构,所述节点结构包括靠近玻璃幕墙设置的方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方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且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平行,所述拉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延长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拉索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前端面的两侧边缘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方柱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方柱的右端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均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超伟方飞虎刘红星练贤荣王亚杰吴昀泽高义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