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7468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屋面板与墙板、以及墙板与楼板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墙板和楼板顶面上设有U型槽,U型槽沿墙板的长度方向、以及楼板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上、下两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之间经墙板或楼板内的塑料导流管连通,最底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经塑料导流管与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连通。该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通过在墙板、楼板和屋面板上设置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通过塑料导流管将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中的雨水由上至下排走,避免雨水渗透而使墙板、楼板(屋面板)内部受到严重污染,提高了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预制墙板与预制楼板(屋面板)交接处拼缝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设计,由内至外做法:发泡聚乙烯棒、填缝材料(沥青麻丝)、发泡聚乙烯棒、硅酮建筑密封胶、专用嵌缝剂、装饰饰面,这种处理方式会由于硅酮建筑密封胶的老化破坏而导致雨水渗透至墙板内部与楼板(屋面板)内部墙面,导致内部墙角处发霉,防水问题难以解决,对装饰美观性和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该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通过在墙板、楼板和屋面板上设置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通过塑料导流管将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中的雨水由上至下排走,避免雨水渗透而使墙板、楼板(屋面板)内部受到严重污染,提高了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屋面板与墙板、以及墙板与楼板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墙板和楼板顶面上设有U型槽,U型槽沿墙板的长度方向、以及楼板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上、下两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之间经墙板或楼板内的塑料导流管连通,最底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经塑料导流管与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连通。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当屋面板上设置有女儿墙时,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屋面板顶面亦设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屋面板内部亦设有塑料导流管。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正上方的墙板、楼板或屋面板底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滴水线。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正上方的女儿墙底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滴水线。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相邻2块墙板之间、或楼板之间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端头连接处设置有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伸入至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中。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相邻2块屋面板之间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端头连接处设置有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伸入至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中。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包括有支撑在屋面板、墙板或楼板顶面上的顶板,顶板底部两侧间隔设有2块插板。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顶板顶面中部为下沉式结构。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为沉槽结构,两端为未贯通结构。前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中,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顶部两侧各设有1块翼板,翼板支撑在屋面板、墙板或楼板顶面上,且与顶面平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屋面板、墙板以及楼板重合位置的顶面设置有U型槽,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之间通过塑料导流管进行连通,并在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正上方的屋面板、墙板、楼板以及女儿墙底部设置有凸起滴水线,当雨水通过伸缩缝向内渗透时候,雨水滴入下部的U型排水沟收集槽内,通过塑料导流管导走雨水,最终通过汇集至基础内部的排水系统中。而且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顶部的翼板可以防止雨水向内渗透的同时向下渗透,保证雨水向内渗透后滴入至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中。设置有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不仅可以作为楼板的垫块,用于控制外墙与楼板形成的水平缝的精度,而且可以将相邻2块屋面板、墙板或楼板之间的缝隙遮挡住,避免雨水由此处向下渗透。通过设置的组合防排水系统,减少因硅酮建筑密封胶老化破坏而使得雨水渗透对墙面造成污染和影响墙板的现象,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了建筑防水的使用年限要求。各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成型,节点简单明确,施工方便高效,大大降低了间接成本和时间、人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墙板与楼板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设置女儿墙时墙板与屋面板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墙板与墙板交接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设置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墙板与墙板交接转角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附图7设置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墙板与楼板之间设置密封材料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墙板与墙板之间设置密封材料进行封堵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屋面板,2-墙板,3-楼板,4-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5-塑料导流管,6-女儿墙,7-凸起滴水线,8-马鞍型橡胶防水插槽,9-顶板,10-插板,11-翼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如附图1-11所示,屋面板1与墙板2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墙板2顶面上设有U型槽,U型槽沿墙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墙板2与楼板3交接重合位置处的楼板3顶面上设有U型槽,该U型槽沿楼板3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上、下两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之间经竖直设置在墙板2或楼板3内的塑料导流管5连通,最底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经塑料导流管5与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连通。使用过程中,当预制的墙板2与预制的楼板3或屋面板1靠外侧的拼接缝处的硅酮建筑密封胶老化后,会导致雨水沿着拼接缝向内、向下渗透,雨水向内渗透至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处时,直接掉落至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中,通过塑料导流管5最终导入至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内,并通过预埋在基础内雨水收集槽的排水管与室外的散水沟相连,将雨水排入散水沟内,达到防排水效果,延长建筑防水的使用年限。通过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将雨水的渗透路线进行阻断,避免其由建筑外部渗透至建筑内部。以上结构主要针对未上人的屋面板1,此时屋面板1顶部可不设置女儿墙。当屋面板1上设置有女儿墙6时,在屋面板1与女儿墙6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屋面板1顶面亦设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该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沿屋面板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屋面板1内部亦设有塑料导流管5。当雨水沿着屋面板1与女儿墙6之间的交接处向内渗透时,同时向下渗透进入到屋面板1内部,最终会导致其渗透至建筑物内部墙角处。在屋面板1内部设置有该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可以将向内渗透的雨水进行收集,再通过塑料导流管5排走。所述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屋面板(1)与墙板(2)、以及墙板(2)与楼板(3)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墙板(2)和楼板(3)顶面上设有U型槽,U型槽沿墙板(2)的长度方向、以及楼板(3)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上、下两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之间经墙板(2)或楼板(3)内的塑料导流管(5)连通,最底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经塑料导流管(5)与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屋面板(1)与墙板(2)、以及墙板(2)与楼板(3)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墙板(2)和楼板(3)顶面上设有U型槽,U型槽沿墙板(2)的长度方向、以及楼板(3)的长度和宽度方向设置,U型槽中安装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上、下两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之间经墙板(2)或楼板(3)内的塑料导流管(5)连通,最底层的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经塑料导流管(5)与设置在基础内的雨水收集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屋面板(1)上设置有女儿墙(6)时,屋面板(1)与女儿墙(6)交接重合位置处的屋面板(1)顶面亦设有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屋面板(1)内部亦设有塑料导流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正上方的墙板(2)、楼板(3)或屋面板(1)底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滴水线(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橡胶排水沟雨水收集槽(4)正上方的女儿墙(6)底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滴水线(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与楼板、屋面板交接处的防排水构造节点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礼松零江龙姚斌王亚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