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716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地面板、底层养殖池、上层养殖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微藻养殖装置进行了空间上的叠加,将多层弯曲式跑道结构的养殖池进行自下而上的堆叠,通过在底层养殖池的上方安装多层上层养殖池,如此形成多层结构的养殖结构,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产能,为了提高了底层养殖池的采光,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层养殖池底部的底部连接板设计呈透光性玻璃板,如此可以增加底层养殖池的采光,另外上层养殖池的侧部连接板为镜面不锈钢铝板,如此增加光线的反射效果,提高微藻的光线吸收效果,提高产能和养殖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微藻是一种具有自养型,少部分有异养或混养的能力,其有着光合速率高、繁殖快、适应环境极强的优点,它在可再生能源、保健品、化妆品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现有的微藻养殖装置一般是将微藻养殖液体通过跑道式轨道槽进行养殖,现有的跑道式轨道一般是地面的一层结构,如果要扩张产能,现在一般是通过扩张地面的跑道式轨道的面积进行增加产能,如此使得微藻养殖装置的占地面积大,养殖管理不便利,占地资源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产能高、占地面积小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地面板、底层养殖池、上层养殖池;所述地面板的上方安装底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的上方依次安装至少一层上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注有微藻养殖液体;所述微藻养殖液体在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循环流通。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呈弯曲式跑道结构。进一步,所述上层养殖池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和两侧的侧部连接板围成U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底部连接板为透光性玻璃板。进一步,所述侧部连接板为镜面不锈钢铝板。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包括多个底层直线型轨道和多个底层弧形轨道;所述多个底层直线型轨道依次并排分布,相邻底层直线型轨道的端部通过前后依次相间分布的多个底层弧形轨道串接连通;所述上层养殖池包括多个上层直线型轨道和多个上层弧形轨道;所述多个上层直线型轨道依次并排分布,相邻上层直线型轨道的端部通过前后依次相间分布的多个上层弧形轨道串接连通。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的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网格支撑板;所述网格支撑板的上端安装上层养殖池。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的一端安装有混流泵;所述混流泵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于底层养殖池内,混流泵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于上层养殖池内;所述混流泵通过第一连接管将底层养殖池内的微藻养殖液体抽入并通过第二连接管将微藻养殖液体打入至上层养殖池内;所述上层养殖池的另一端通过蝶阀向下连通于底层养殖池的另一端。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由镜面不锈钢铝板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微藻养殖装置进行了空间上的叠加,将多层弯曲式跑道结构的养殖池进行自下而上的堆叠,通过在底层养殖池的上方安装多层上层养殖池,如此形成多层结构的养殖结构,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产能,为了提高了底层养殖池的采光,本专利技术将上层养殖池底部的底部连接板设计呈透光性玻璃板,如此可以增加底层养殖池的采光,另外上层养殖池的侧部连接板和底层养殖池上端的多个支撑柱均为镜面不锈钢铝板,如此增加光线的反射效果,提高微藻的光线吸收效果,提高产能和养殖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层养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两层结构的前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层养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网格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三层结构的前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三层结构的微藻养殖液体的流动走向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5所示,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地面板1、底层养殖池2、上层养殖池3;所述地面板1的上方安装底层养殖池2;所述底层养殖池2的上方安装一层上层养殖池3;所述底层养殖池2和上层养殖池3内注有微藻养殖液体;所述微藻养殖液体在底层养殖池2和上层养殖池3内循环流通。所述底层养殖池2和上层养殖池3呈弯曲式跑道结构,具体为:所述底层养殖池2包括多个底层直线型轨道21和多个底层弧形轨道22;所述多个底层直线型轨道21依次并排分布,相邻底层直线型轨道21的端部通过前后依次相间分布的多个底层弧形轨道22串接连通;所述上层养殖池3包括多个上层直线型轨道33和多个上层弧形轨道34;所述多个上层直线型轨道33依次并排分布,相邻上层直线型轨道33的端部通过前后依次相间分布的多个上层弧形轨道34串接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层养殖池3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板31;所述底部连接板3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部连接板32;所述底部连接板31和两侧的侧部连接板32围成U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底部连接板31为透光性玻璃板。进一步,所述侧部连接板32为镜面不锈钢铝板。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2的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多个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安装有网格支撑板5;所述网格支撑板5的上端安装上层养殖池3,即底部连接板31和两侧的侧部连接板32安装于网格支撑板5的上。进一步,所述底层养殖池2和上层养殖池3的一端安装有混流泵6;所述混流泵6通过第一连接管61连接于底层养殖池内,混流泵6通过第二连接管62连接于上层养殖池3内;所述混流泵6通过第一连接管61将底层养殖池2内的微藻养殖液体抽入并通过第二连接管62将微藻养殖液体打入至上层养殖池3内;所述上层养殖池3的另一端通过蝶阀7向下连通于底层养殖池2的另一端。实施例2本实施例参照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在底层养殖池2的上方依次安装两层上层养殖池3;如图6所示,所述底层养殖池2的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多个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安装有网格支撑板5;所述网格支撑板5的上端安装上层养殖池3,然后在该上层养殖池3的上端两侧分别均匀安装多个支撑柱4,在支撑柱4上端再次安装网格支撑板5,然后网格支撑板5的上端再次安装上层养殖池3,如此形成三层结构的养殖池;如图7所示,混流泵6通过第一连接管63从底层养殖池2的一端抽入微藻养殖液体,然后混流泵6通过第二连接管64打入最顶层养殖池3a的一端内部,微藻养殖液体顺着最顶层养殖池3a箭头方向流动至最顶层养殖池3a的另一端的蝶阀7并向下进入中间养殖池3b的一端,然后微藻养殖液体顺着中间养殖池3b箭头方向流动另一端的蝶阀7并向下进入底层养殖池2的另一端,如此形成循环往复的流动。本专利技术将微藻养殖装置进行了空间上的叠加,将多层弯曲式跑道结构的养殖池进行自下而上的堆叠,通过在底层养殖池2的上方安装多层上层养殖池3,如此形成多层结构的养殖结构,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产能,为了提高了底层养殖池的采光,本专利技术将上层养殖池3底部的底部连接板31设计呈透光性玻璃板,如此可以增加底层养殖池2的采光,另外上层养殖池3的侧部连接板32和底层养殖池2上端的多个支撑柱4均为镜面不锈钢铝板,如此增加光线的反射效果,提高微藻的光线吸收效果,提高产能和养殖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板、底层养殖池、上层养殖池;所述地面板的上方安装底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的上方依次安装至少一层上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注有微藻养殖液体;所述微藻养殖液体在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循环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板、底层养殖池、上层养殖池;所述地面板的上方安装底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的上方依次安装至少一层上层养殖池;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注有微藻养殖液体;所述微藻养殖液体在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内循环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养殖池和上层养殖池呈弯曲式跑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养殖池的底部设有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和两侧的侧部连接板围成U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板为透光性玻璃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连接板为镜面不锈钢铝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养殖池包括多个底层直线型轨道和多个底层弧形轨道;所述多个底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刚缪坚人成守斌吴智强程军李元广黄建科郭王彪辛凯宋艳梅宣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赐百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