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85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冷却室,所述第一外壳顶部安装有支柱,所述第一外壳内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第一外壳内水箱一侧设置有泵机安装室,所述支柱顶部安装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一侧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底部为漏斗状,所述工作室内两侧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之间安装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冷却室底部设置有下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外壳一侧设置有出气孔,通过冷却液接触高温物件,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从出气孔排出,避免因水蒸气将工作人员烫伤,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对于工作人员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铸件就是把金属通过热加工,变成液体金属之后放入铸件模块内,使金属变成能适应各种作用的形状,在铸件后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处理,到达合格的硬度,这时需要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现有的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存在的缺陷是:1、现有的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对于冷却液较为浪费,在使用过后,冷却液大多不在进行二次使用,造不必要的浪费;2、现有的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容易烫伤工作人员;3、现有的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使用过后,冷却室内会留存有大量液体,对于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辅助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冷却室,所述第一外壳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第一外壳一侧设置有刻度表,所述第一外壳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检修门,所述第一外壳顶部安装有支柱,所述第一外壳内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第一外壳内水箱一侧设置有泵机安装室,所述泵机安装室内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一端对接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端部延伸至水箱内,所述增压泵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支柱顶部安装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第一工作门,所述第二外壳一侧第一工作门底部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第二外壳一侧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底部为漏斗状,且工作室底部设置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上安装有冷凝管,且冷凝管端部延伸至水箱内,所述工作室内两侧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之间安装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冷却室底部设置有下水孔,所述冷却室内底部安装有放置板,所述冷却室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二工作门。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延伸至工作室内,且工作室内的出水管底部安装有喷嘴。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门上安装有第二把手。优选的,所述检修门上安装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门上安装有第三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一侧设置有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工作室底部安装有冷凝管,通过喷嘴将冷却液喷出,对冷却室内的物件进行冷却,之后多余的冷却液会随着下水口流进冷凝管,冷凝管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之后冷凝液进入水箱内,增压泵将冷却液继续通过喷嘴喷出,达到循环作用,避免传统装置对于冷却液较为浪费,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环保性。2、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外壳一侧设置有出气孔,通过冷却液接触高温物件,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从出气孔排出,避免因水蒸气将工作人员烫伤,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对于工作人员的保护性。3、本技术通过在冷却室底部设置有下水孔,通过下水孔可使冷却室内的液体较少,避免了因冷却室内留有冷却液对后续操作产生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对于工作人员的辅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室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外壳;101、底座;102、刻度表;103、检修门;104、第一把手;105、散热孔;106、支柱;2、水箱;3、泵机安装室;301、增压泵;302、进水管;303、出水管;304、喷嘴;4、第二外壳;401、第一工作门;402、第二把手;403、控制开关;404、出气孔;5、工作室;501、下水口;502、冷凝管;6、冷却室;601、安装架;602、开口;603、下水孔;604、放置板;605、第二工作门;606、第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4和冷却室6,第一外壳1底部安装有底座101,第一外壳1一侧设置有刻度表102,第一外壳1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检修门103,检修门103上安装有第一把手104,第一外壳1一侧设置有散热孔105,第一外壳1顶部安装有支柱106,第一外壳1内一侧设置有水箱2,第一外壳1内水箱2一侧设置有泵机安装室3,泵机安装室3内安装有增压泵301,增压泵301的一端对接安装有进水管302,且进水管302端部延伸至水箱2内,增压泵301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出水管303,出水管303延伸至工作室5内,且工作室5内的出水管303底部安装有喷嘴304;具体的,支柱106顶部安装有第二外壳4,第二外壳4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第一工作门401,第一工作门401上安装有第二把手402,第二外壳4一侧第一工作门401底部安装有控制开关403,第二外壳4一侧设置有出气孔404,本技术通过在第二外壳4一侧设置有出气孔404,通过冷却液接触高温物件,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从出气孔404排出,避免因水蒸气将工作人员烫伤,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对于工作人员的保护性;具体的,第二外壳4内设置有工作室5,工作室5底部为漏斗状,且工作室5底部设置有下水口501,下水口501上安装有冷凝管502,且冷凝管502端部延伸至水箱2内,先将增压泵301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本技术通过在工作室5底部安装有冷凝管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4)和冷却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底部安装有底座(101),所述第一外壳(1)一侧设置有刻度表(102),所述第一外壳(1)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检修门(103),所述第一外壳(1)顶部安装有支柱(106),所述第一外壳(1)内一侧设置有水箱(2),所述第一外壳(1)内水箱(2)一侧设置有泵机安装室(3),所述泵机安装室(3)内安装有增压泵(301),所述增压泵(301)的一端对接安装有进水管(302),且进水管(302)端部延伸至水箱(2)内,所述增压泵(301)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出水管(303),所述支柱(106)顶部安装有第二外壳(4),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第一工作门(401),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第一工作门(401)底部安装有控制开关(403),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设置有出气孔(404),所述第二外壳(4)内设置有工作室(5),所述工作室(5)底部为漏斗状,且工作室(5)底部设置有下水口(501),所述下水口(501)上安装有冷凝管(502),且冷凝管(502)端部延伸至水箱(2)内,所述工作室(5)内两侧安装有安装架(601),且安装架(601)之间安装有冷却室(6),所述冷却室(6)顶部设置有开口(602),所述冷却室(6)底部设置有下水孔(603),所述冷却室(6)内底部安装有放置板(604),所述冷却室(6)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二工作门(6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件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4)和冷却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底部安装有底座(101),所述第一外壳(1)一侧设置有刻度表(102),所述第一外壳(1)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检修门(103),所述第一外壳(1)顶部安装有支柱(106),所述第一外壳(1)内一侧设置有水箱(2),所述第一外壳(1)内水箱(2)一侧设置有泵机安装室(3),所述泵机安装室(3)内安装有增压泵(301),所述增压泵(301)的一端对接安装有进水管(302),且进水管(302)端部延伸至水箱(2)内,所述增压泵(301)的另一端对接安装有出水管(303),所述支柱(106)顶部安装有第二外壳(4),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第一工作门(401),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第一工作门(401)底部安装有控制开关(403),所述第二外壳(4)一侧设置有出气孔(404),所述第二外壳(4)内设置有工作室(5),所述工作室(5)底部为漏斗状,且工作室(5)底部设置有下水口(501),所述下水口(501)上安装有冷凝管(502),且冷凝管(502)端部延伸至水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段越
申请(专利权)人:嘉禾县大强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