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海上风电项目施工需要将钢管桩抬吊翻身,钢管桩的翻桩施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双起重船抬吊的施工方式,具体为钢管桩采用两艘起重船抬吊翻身,主起重船起吊上部吊耳,辅起重船起吊尾部吊耳,但是目前起重船市场资源紧缺,很难同时锁定两艘相匹配的起重船,双起重船抬吊的施工方式尾部吊耳需要人工挂钩,且钢管桩直立后,尾部吊耳摘除难道高,施工效率缓慢。另一种是单艘起重船双钩三点起吊施工方式,具体为采用单艘起重船主钩吊平衡梁后,分支的两股钢丝绳起吊钢管桩上部吊耳,辅钩起吊钢管桩尾部吊耳的三点吊方式,单艘起重船双钩三点起吊施工方式要求至少4500t以上的超大型起重船,目前国内4500t以上的超大型起重船更是资源紧缺,船舶锁定几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及方法,实现钢管桩能够快速地抬吊翻身,并且实现钢管桩自动脱钩,进而提高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主钩(20),两个所述主钩(20)通过悬吊绳与起重船的臂杆连接;/n合钩器(30),所述合钩器(30)上端与两个所述主钩(20)连接,所述合钩器(30)下端设置有两个第一挂钩(31)和两个第二挂钩(32),两个所述第一挂钩(31)沿X轴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挂钩(32)沿Y轴方向设置;/n悬吊机构(40),所述悬吊机构(40)上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挂钩(32)连接,所述悬吊机构(40)的下端与位于钢管桩中部的两个吊耳连接;以及/n溜尾机构(50),所述溜尾机构(50)上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挂钩(31)连接,所述溜尾机构(50)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主钩(20),两个所述主钩(20)通过悬吊绳与起重船的臂杆连接;
合钩器(30),所述合钩器(30)上端与两个所述主钩(20)连接,所述合钩器(30)下端设置有两个第一挂钩(31)和两个第二挂钩(32),两个所述第一挂钩(31)沿X轴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挂钩(32)沿Y轴方向设置;
悬吊机构(40),所述悬吊机构(40)上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挂钩(32)连接,所述悬吊机构(40)的下端与位于钢管桩中部的两个吊耳连接;以及
溜尾机构(50),所述溜尾机构(50)上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挂钩(31)连接,所述溜尾机构(50)下端与钢管桩的底端连接,当钢管桩底端着落至地面,所述溜尾机构(50)与钢管桩底端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悬吊机构(40)包括:
若干尼龙绳(41),若干所述尼龙绳(41)上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挂钩(32)连接;以及
平衡梁(42),所述平衡梁(42)上端与若干所述尼龙绳(41)的下端连接,所述平衡梁(42)的横向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悬吊绳与钢管桩上的两个吊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42)还包括第一销轴(421)和第二销轴(422),所述平衡梁(42)上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第一销轴(421),所述平衡梁(42)通过所述第一销轴(421)与所述尼龙绳(41)连接,所述平衡梁(42)的横向两端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销轴(422),所述平衡梁(42)通过两根所述第二销轴(422)与两根悬吊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33),所述横梁(33)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悬吊绳与两个所述主钩(20)连接,所述合钩器(30)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横梁(33)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尾机构(50)包括溜尾绳(51)和溜尾钳(52),所述溜尾绳(51)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挂钩(31)连接,所述溜尾绳(51)另一端与所述溜尾钳(52)连接,所述溜尾钳(52)用于夹持钢管桩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桩起吊翻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尾钳(52)包括:
吊臂(521),所述吊臂(521)上端与所述溜尾绳(51)连接,所述吊臂(521)为J型钢梁结构,所述吊臂(521)具有第一连接端(5211)和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启忠,王耀武,佟永录,陈震,魏忠华,姜楠,郭健,黄雪峰,葛有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