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宝胜专利>正文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75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包括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之间设置有喷洒系统,阴极电解池前方设置有可渗透反应墙,喷洒系统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土壤上方的喷淋管道,喷淋管道上的进液口通过分支管道分别与钝化剂储罐、微生物营养液储罐的出液口连接,喷淋管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设置的旋转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采用电动修复系统‑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化学修复系统‑微生物修复系统四种修复系统对土壤进行联合系统,所述的修复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实地修复,修复效率高,修复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现阶段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渐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比重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如Fe、Mn、Zn、Cd、Hg、Ni、Co等。土壤重金属污染一方面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产量,另一方面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怎样合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对象。然而,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修复技术过于单一,由于污染土壤组成、污染物类型、性质等不同,特别是在不同污染物同时存在的复合污染情况下,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本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采用电动修复系统-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化学修复系统-微生物修复系统四种修复系统对土壤进行联合系统,所述的修复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实地修复,修复效率高,修复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在一定距离内设置的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所述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之间设置有喷洒系统,所述阴极电解池前方设置有可渗透反应墙,所述喷洒系统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土壤上方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上的进液口通过分支管道分别与钝化剂储罐、微生物营养液储罐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分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喷淋管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设置的旋转喷头。本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在工作时,首先,先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钝化剂,利用钝化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使高毒性、高活性的重金属最终以低毒性的形态固定于土壤中;然后,在两个电极施加电压,通电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电动力作用下向阴极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重金属被设置在阴极电解池前的可渗透反应墙吸附固定,然后移除吸附固定重金属离子的可渗透反应墙;最后,再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微生物营养剂,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残余的重金属进行去除,而且,微生物还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最终,经过电动修复法、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四种修复方法联合进行修复后,得到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土壤。作为优选,所述可渗透反应墙沿重金属向阴极电解池迁移的方向依次包括三层结构:化学钝化剂吸附层、物理吸附材料层和微生物吸附层,在电动力作用下重金属向阴极电解池迁移过程中,首先通过可渗透反应墙的化学钝化剂吸附层,利用化学钝化剂与重金属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将重金属化学吸附固定;然后,剩余的重金属继续向后迁移,进入物理吸附材料层,利用物理吸附材料将重金属物理吸附固定;最后,残余的部分重金属继续向后迁移,到达微生物吸附层,利用微生物将残余的部分重金属彻底固定。可渗透反应墙的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微生物吸附三层结构,充分利用三种不同原理的吸附方式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固定,可保证对重金属的充分吸附,保证修复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喷淋管道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多个半径不同的环形喷淋管道,所述各个环形喷淋管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通,该结构可保证在土壤上方形成均匀排布的喷洒管网,可实现对土壤的均匀喷洒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本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采用电动修复法-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四种修复方法联合。首先,先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钝化剂,利用钝化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使高毒性、高活性的重金属最终以低毒性的形态固定于土壤中;然后,在两个电极施加电压,通电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电动力作用下向阴极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重金属被设置在阴极电解池前的可渗透反应墙吸附固定,然后移除吸附固定重金属离子的可渗透反应墙;最后,再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微生物营养剂,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残余的重金属进行去除,而且,微生物还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最终,经过电动修复法、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四种修复方法联合进行修复后,得到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土壤。本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实地修复,修复效率高,修复过程中不产生新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实施例1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实施例2所述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实施例3所述喷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阳极电解池;2:阴极电解池;3:可渗透反应墙;4:支架;5:喷淋管道;6:进液口;7:钝化剂储罐;8:微生物营养液储罐;9:电磁阀;10:进液泵;11:旋转喷头;12:化学钝化剂吸附层;13:物理吸附材料层;14:微生物吸附层;15:环形喷淋管;16: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进行描述之前,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限制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当在允许专利技术人适当定义术语以进行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与本技术的技术方面相应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出于举例说明目的的优选实例,并非意图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从而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其获得其他等价方式或改进方式。以下实施例仅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例子列举,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实质和构思的范围内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在一定距离内设置的阳极电解池1和阴极电解池2,所述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之间设置有喷洒系统,所述阴极电解池前方设置有可渗透反应墙3,所述喷洒系统包括通过支架4固定在土壤上方的喷淋管道5,所述喷淋管道两端封闭,所述喷淋管道上的进液口6通过分支管道分别与钝化剂储罐7、微生物营养液储罐8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分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9,所述喷淋管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设置的旋转喷头11。本技术所述的修复系统在工作时,首先,先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钝化剂,利用钝化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使高毒性、高活性的重金属最终以低毒性的形态固定于土壤中;然后,在两个电极施加电压,通电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电动力作用下向阴极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重金属被设置在阴极电解池前的可渗透反应墙吸附固定,然后移除吸附固定重金属离子的可渗透反应墙;最后,再利用喷洒系统向土壤均匀喷洒微生物营养剂,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残余的重金属进行去除,而且,微生物还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最终,经过电动修复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定距离内设置的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所述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之间设置有喷洒系统,所述阴极电解池前方设置有可渗透反应墙,所述喷洒系统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土壤上方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上的进液口通过分支管道分别与钝化剂储罐、微生物营养液储罐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分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喷淋管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设置的旋转喷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定距离内设置的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所述阳极电解池和阴极电解池之间设置有喷洒系统,所述阴极电解池前方设置有可渗透反应墙,所述喷洒系统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土壤上方的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上的进液口通过分支管道分别与钝化剂储罐、微生物营养液储罐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分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喷淋管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下设置的旋转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胜
申请(专利权)人:杨宝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