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692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针对现有的无人机应用不能有效对违反交通车辆进行监控拍照和指挥交通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包括无人机外壳和驱动桨,无人机本体与起降平台无线通讯连接,起降平台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无人机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摄像装置,无人机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缓冲腿结构,无人机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开口,开口的边侧转动安装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对违反交通车辆进行监控拍照和指挥交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其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服务。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个人家庭,世界各大城市普遍存在道路拥挤和交通管理不善的问题,由此给一个城市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天可能高达上亿元。而无人机系统具有高空视角、机动灵活、高效精准等优势,利用无人机参与城市交通管理,辅助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构建立体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等区域管控,从而应对各种交通事件,实施紧急救援,例如,专利CN106971551A公开一种智能无人机交通系统,通过嵌入无人机内的智能系统方便且有效率地指挥疏通车流量和人流量来维护交通秩序。现有的无人机应用不能有效对违反交通车辆进行监控拍照和指挥交通。>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包括无人机外壳(1)和驱动桨(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起降平台无线通讯连接,起降平台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无人机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摄像装置(4),无人机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腿结构,无人机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0),开口(10)的边侧转动安装有盖板(13),无人机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14),推杆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26),旋转电机(2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推杆气缸(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包括无人机外壳(1)和驱动桨(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起降平台无线通讯连接,起降平台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无人机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摄像装置(4),无人机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腿结构,无人机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0),开口(10)的边侧转动安装有盖板(13),无人机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14),推杆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26),旋转电机(26)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推杆气缸(24),推杆气缸(24)的输出轴上转动安装有监控摄像头(16),监控摄像头(16)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25)的一端,支撑杆(25)的另一端与安装板(23)的底部转动安装,无人机外壳(1)内竖直转动安装有斜纹杆(18),斜纹杆(18)与连接板(19)连接,斜纹杆(18)与盖板(13)连接,监控摄像头(16)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无人机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3),太阳能板(3)与电源电连接,电源设置在无人机外壳(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9)的底部设置有光发射器(21),光发射器(21)的后侧连接有扬声器(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片(11),两个支撑片(11)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旋转杆(12),旋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晶晶李社刚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碳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