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慧芬专利>正文

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65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架,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行走轮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同速杆,所述支撑腿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移动爪,所述支撑腿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该装置具有可以切换行走方式,根据不同地形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提高勘测与救援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勘测机器人也越来越先进,是一种应用于各种场景的智能制造型机器人,而了为提高行走速度和通过性,救援地形勘测机器人普遍采用轮式的行走机构,现有的救援地形勘测机器人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是在进行救援与勘测的过程中,其地面没有那么的平坦,只靠轮子前进往往遇到障碍从而不能顺利前行,而只靠行走爪在路面上行走时速度很慢,从而降低了勘测与救援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该装置具有可以切换行走方式,根据不同地形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提高勘测与救援的工作效率的优点。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监测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纹丝杆(3),所述螺纹丝杆(3)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架(4),所述活动支架(4)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监测设备(5),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磁块(10),所述行走轮(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同速杆(11),所述同速杆(11)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杆(12),所述往复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机器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纹丝杆(3),所述螺纹丝杆(3)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支架(4),所述活动支架(4)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监测设备(5),所述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磁块(10),所述行走轮(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同速杆(11),所述同速杆(11)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往复杆(12),所述往复杆(1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套杆(13),所述套杆(13)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支撑腿(14),所述支撑腿(1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移动爪(15),所述支撑腿(1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拉杆(16),所述拉杆(16)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走形态的救援勘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慧芬
申请(专利权)人:马慧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