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58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8
一种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及其制作方法,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包含第一金属片材、第一毛细结构层、第二金属片材、工作流体以及至少二个孔道封口结构。第二金属片材的周边与第一金属片材的周边气密封合以形成真空腔体。工作流体容置于真空腔体中。至少二个孔道封口结构设置于真空腔体的两端,系由相对应数目的孔道经密合而制成,用以阻绝孔道连通真空腔体与外界环境。其中,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的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毫米(10,00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元件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毫米(10,000mm2)且厚度不大于1毫米(1mm)的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为了改善全球环境空气污染的问题,具备洁净特色的电动车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布局。电动车都是以动力电池作为驱动力,意即电池模组的堆迭是许多现代电动车的主要动力来源。电池模组是由许多模块所组成,每个模块都由许多单体电池所组成,因此各个单体电池即为电动车电源的基本单元。电动车的整体性能、工作范围和操作都受电池模组、模块和单体电池的性能影响。随着电动车的蓬勃发展下,电动车中的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也越发备受重视。由于动力电池的寿命的缩短可归因于热劣化,因此在缺乏有效的冷却系统的情况下,蓄热将导致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并可能导致热失控的情况发生,进而损坏整个电池电源。在热失控的情况中,大量的链式化学反应将连续发生,进而导致短路,并可能引起火灾。由此可知,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安全性是主要障碍之一,这使得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第一金属片材,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该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沟槽结构;/n一第一毛细结构层,设置于该第一沟槽结构内;/n一第二金属片材,该第二金属片材的周边与该第一金属片材的该第一表面的周边气密封合以形成一真空腔体;/n一工作流体,容置于该真空腔体中;以及/n至少二个孔道封口结构,设置于该真空腔体的两端,由对应数目的孔道密合而成,用以阻绝该些孔道连通该真空腔体与外界环境;/n其中,该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的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毫米,且其厚度不大于1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金属片材,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该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沟槽结构;
一第一毛细结构层,设置于该第一沟槽结构内;
一第二金属片材,该第二金属片材的周边与该第一金属片材的该第一表面的周边气密封合以形成一真空腔体;
一工作流体,容置于该真空腔体中;以及
至少二个孔道封口结构,设置于该真空腔体的两端,由对应数目的孔道密合而成,用以阻绝该些孔道连通该真空腔体与外界环境;
其中,该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的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毫米,且其厚度不大于1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孔道用以连通一主要腔体与外界环境,用以自外界环境注入该工作流体至该主要腔体,及将该腔体抽真空以形成该真空腔体,至少二个孔道彼此距离超过5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次级沟槽结构,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片材的周边与该第一沟槽结构之间,其中该第一沟槽结构与该第二金属片材之间形成一主要腔体,而该第一次级沟槽结构与该第二金属片材之间形成一次级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片材、该第二金属片材以及该第一毛细结构层的材质包含铜和铜合金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超薄型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片材进一步具有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二表面具有一第二沟槽结构,该第二表面周边与该第一金属片材的该第一表面的周边气密封合并形成该真空腔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贤邱以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