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通风设备(1)。所述通风设备(1)通过第一和第二环(3、7)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环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电驱动器(10、13)相对彼此旋转。通风活门(16)布置在所述第二环(7)处。如果使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环(3、7)相对于彼此旋转,则所述通风活门(16)被置于枢转运动中。如果使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环(3、7)共同一起旋转,则所述通风活门(16)同样在对应的方向上被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汽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流的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通风设备,例如具有交叉的水平薄片和竖直薄片(H薄片和V薄片)的传统的通风设备,早已被公开并且被广泛使用。此外,已公开能够马达式调节的通风设备,用户不必直接地(例如通过布置在薄片处的游标)调节薄片。已知的通风设备的缺点通常在于其尺寸以及偏转角度的有限的调节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空气流的能够电调节的通风设备,该通风设备构造得非常紧凑并且提供待控制的空气流的最大程度的调节可能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有利的构型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尤其是仅包括唯一的通风活门,通过该通风活门能够偏转流入到汽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流。由于仅使用唯一的通风活门,通风设备能够设计得非常紧凑。但是,多个、尤其是刚性地连接或者耦合的通风活门也是可能的。此外,通风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以及第一电驱动器和第二电驱动器,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用于调节该通风活门,所述第一电驱动器用于调节第一调节元件,所述第二电驱动器用于调节第二调节元件。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能够通过相应的电驱动器通过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或者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共同一起运动。尤其是,“相对运动”能够理解为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关于共同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换言之,第一调节元件和第二调节元件都能够关于旋转轴线顺时针地或者逆时针地旋转。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顺时针的或者逆时针的共同旋转也是可能的。在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时,调节元件不或者仅轻微地相对于彼此运动。第一调节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枢转轴承元件,通风活门以能够关于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枢转轴承元件中。尤其是,枢转轴承元件构型为在第一调节元件中的一种轴套或者滑动轴承,在该第一调节元件中,与通风活门连接的栓钉能够以配合的方式(passungsartig)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枢转轴线和旋转轴线尤其是彼此正交地取向,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相互平行。尤其是,第一调节元件具有两个、尤其是相同的枢转轴承元件,由此确保通风活门可靠地支承在第一调节元件中。枢转轴承元件布置在枢转轴线上,与通风活门连接的销钉分别啮合到枢转轴承元件中。尤其是,通风活门以在轴向上不能够移位的方式通过枢转轴承元件支承在第一调节元件中。第二调节元件具有运动学传递元件,该运动学传递元件布置在第二调节元件处并且与通风活门作用连接。第一调节元件的至少一个枢转轴承元件与运动学传递元件形成用于通风活门的杠杆。运动学传递元件通过与通风活门的作用连接结合枢转轴承元件确保,通过第一调节元件与第二调节元件的相对运动,即当尤其是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关于旋转轴线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向上相对彼此旋转时,引起通风活门的围绕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运动学传递元件能够例如构型为传动器,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传动元件。第一传动元件尤其是通过支柱刚性地与第一调节元件连接并且与旋转轴线D同轴地布置。第二传动元件尤其是与通风活门刚性地连接并且与枢转轴线同轴地取向。第一和第二传动元件咬合式啮合,由此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能够传递到通风活门上。通过第一调节元件的相对于第二调节元件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上(例如顺时针)的运动,通风活门在第一枢转方向上被枢转直到第一最大位态。通过第一调节元件的相对于第二调节元件在第二方向上(即对应地逆时针)的运动,通风活门在第二枢转方向上被枢转,直到通风活门到达第二最大位态,其中,第二枢转方向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为了将通风活门枢转到第一和第二最大位态中,第一调节元件能够静止并且第二调节元件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即尤其是顺时针地或者逆时针地)相对于第一调节元件运动。为了完整起见,应当提到,第二调节元件也能够静止并且第一调节元件对应地相对于这个第二调节元件运动。通过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向上的共同的运动,尤其是通过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向上的共同的旋转,通风活门能够与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一起围绕旋转轴线要么在第一方向上、要么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尤其是,调节元件、进而通风活门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最多360°。这样的旋转尤其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与第一调节元件作用连接的第一电驱动器和与第二调节元件作用连接的第二电驱动器具有相同的转速,由此,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共同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向上旋转。这样的共同的旋转也能够通过对应的传动比来实现。因此,电驱动不必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构型方案中,第一调节元件构型为第一环,第二调节元件构型为第二环,其中,第一和第二环能够关于旋转轴线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旋转并且尤其是上下重合地布置。通过所述构型方案并且尤其是通过所述布置,确保通风设备的非常紧凑的构造方式。为了避免发生通风设备的误操作并且因此发生损伤,通风活门的第一和第二最大位态被止挡部限界。如果到达第一或者第二最大位态,该止挡部确保在运行时施加在相应的电驱动器处的电流骤然升高。尤其是,然后,电子控制确保相应的驱动器被关闭,以避免损伤。在到达最大位态中的一个最大位态时,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现相应的驱动器的断路,在相应的最大位态中,所述传感器探测通风活门的位态。该止挡部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通风活门直接与第二调节元件的第一端面接触,该第二调节元件尤其构型为环。此外还可能的是,在第一调节元件处布置有尤其是栓钉状的止挡部元件,在第二调节元件处布置有槽。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能的。槽尤其是在第二环的第二端面中延伸。栓钉尤其布置在第一环的第一端面处并且啮合到槽中。通过槽的宽度结合栓钉的宽度,限定栓钉的在槽中的可运动性,进而限定第一环的相对于第二环的最大可运动性。同样可能的是,运动学传递元件本身用作止挡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构型方案中,运动学传递元件具有枢转平衡元件、尤其是长孔。优选地,通风活门具有栓钉,该栓钉啮合到运动学传递元件的枢转平衡元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的相对运动通过栓钉传递到通风活门上,由此,这个通风活门关于枢转轴线被枢转。栓钉能够在枢转平衡元件中平行于旋转轴线滑动,而通风活门在最大位态之间被枢转,由此防止通风活门在第一调节元件中歪斜。换言之,栓钉能够在枢转平衡元件中在轴向上关于旋转轴线移位。长孔也能够直接地(unmittelbardirekt)引入到第二环中,栓钉啮合到该长孔中。为了确保通风活门的尽可能方便的并且简单的可枢转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构型方案中,运动学传递元件以能够关于传递元件轴线旋转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调节元件处,该传递元件轴线尤其是平行于旋转轴线取向。如果传递元件不具有这样的可旋转性,则通风活门可能在第二调节元件中歪斜。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构型方案中,通过下述方式解决电驱动器与调节元件的连接的简单的并且节省空间的可能性:第一电驱动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调节元件作用连接,第二电驱动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调节元件作用连接。优选地,为此,第一调节元件具有用于第一齿轮的第一滚边,第二调节元件具有用于第二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通风设备(1),其中,所述通风设备(1)包括通风活门(16)、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2、6)以及第一电驱动器(10)和第二电驱动器(13),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用于调节所述通风活门(16),所述第一电驱动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元件(2),所述第二电驱动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元件(6),/n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调节元件(2、6)能够通过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方向(D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05 DE 102020102900.41.通风设备(1),其中,所述通风设备(1)包括通风活门(16)、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2、6)以及第一电驱动器(10)和第二电驱动器(13),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元件用于调节所述通风活门(16),所述第一电驱动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元件(2),所述第二电驱动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元件(6),
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调节元件(2、6)能够通过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方向(D1、D2)上相对于彼此运动或者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方向(D1、D2)上共同一起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枢转轴承元件(19),所述通风活门(16)以能够关于枢转轴线(S)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枢转轴承元件中,
其中,所述第二调节元件(6)具有运动学传递元件(20),所述运动学传递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元件(6)处并且与所述通风活门(16)作用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元件(2)的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元件(6)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运动,所述通风活门(16)能够围绕所述枢转轴线(S)在第一枢转方向(S1)上枢转直到第一最大位态(M1),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运动,所述通风活门(16)能够围绕所述枢转轴线(S)在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S2)上枢转直到第二最大位态(M2),
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调节元件(2、6)的在所述第一或者所述第二方向(D1、D2)上的共同的运动,所述通风活门(16)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旋转,所述旋转轴线尤其是正交于所述枢转轴线(S)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元件(2)构型为第一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甘斯基,O·克费尔,
申请(专利权)人:费希尔汽车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