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50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加湿装置、传送带和抛光装置,箱体顶部通过支架安装有通过进料管与内腔连通的进料斗,进料管中安装有定量进料装置,定量进料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管内且表面设有若干转板的转动轴、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腔的下部安装有冷却器、底部安装有风扇,箱体上还安装有自动控制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和转动轴带动转板在进料管内转动,使转板上表面的大米定量通过进料管进入内腔中,大米通过第一挡板落到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将物料输送到第二挡板上的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启动风扇和冷却器对大米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米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大米抛光机
,尤其涉及一种大米抛光机。
技术介绍
大米作为我国居民的主食之一,其加工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典型的碾米加工流程主要有清理、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和擦米等几道工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米质量等级,通常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设置抛光、分级和筛选等精加工工序。现有的大米抛光机通常包括内部设有传送带、加湿装置和抛光装置的箱体,箱体顶部还安装有进料斗;在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1、现有的大米抛光机不具备控制大米流量的功能,工作人员难以对进入大米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的大米进行定量控制,使大米容易在抛光机内堆积,导致加湿装置无法有效对大米进行加湿;2、大米在加工后温度较高,如果此时将大米直接送入抛光机进行加工,往往会造成大米的粉碎,浪费了人工,大米的外观也不佳,需要对大米进行降温,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量进料功能并且能够对大米进行有效降温的大米抛光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带有内腔的箱体,所述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湿装置、传送带和抛光装置,所述箱体顶部左侧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通过进料管与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管中安装有用于使进料斗内的大米定量进入内腔中的定量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管内的转动轴、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且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若干转板,所述转板远离转动轴一端与进料管内壁相适配,所述箱体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轴在进料管内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内腔侧壁上且位于进料管与传送带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右端延伸至传送带左端上方,所述内腔的右侧且位于传送带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伸入抛光装置内,所述内腔的下部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内腔的底部安装有若干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风扇,还包括有用于自动控制风扇和冷却器开启或者关闭的自动控制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将待抛光的大米置入进料斗内,通过驱动装置和转动轴带动若干转板在进料管内转动,通过若干转板的转动,带动转板上表面的大米进入进料管内,并且通过下一块转板堵塞进料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进料斗内待抛光的大米能够定量进入内腔中,通过进料管进入内腔中的大米落到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上表面,大米下落到第一挡板上表面时受到冲击力的影响分散开来,并且从第一挡板的右端落到传送带左端上侧表面,通过传送带输送待抛光的大米时,通过设置在内腔顶部的加湿装置对均匀分散在传送带上侧表面的待抛光大米进行加湿,并且启动风扇和冷却器,气流在风扇的作用下经过冷却器,通过冷却器吸收气流中的热量,经过冷却器进行降温后的气流吹到内腔上方,对传送带表面的待抛光大米进行降温处理,经过降温处理后的待抛光大米从传送带右端落到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挡板伸入抛光装置内的一端落入抛光装置内,通过抛光装置对待抛光的大米进行抛光,在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实施检测进入内腔中的待抛光的大米的温度,自动启动风扇或者同时启动冷却器或者风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风扇和冷却器在大米温度过高时启动,避免因风扇和冷却器长时间在不需要对大米降温时运行,而导致电力资源发生浪费的现象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外的托板、设置在托板上的PLC控制器和控制面板、分别设置在进料管内腔底部和第二挡板上表面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冷却器和风扇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待抛光的大米通过进料管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经过进料管的待抛光的大米的温度,并且通过电信号将该信息传输到PLC控制器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需要PLC控制器启动风扇和冷却器的所需温度值,当大米温度过高时,PLC控制器自动启动风扇,通过风扇产生气流对进入内腔中的待抛光大米进行降温,当大米从传送带右端落到第二挡板上表面时,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待抛光大米的温度,若待抛光大米中的温度仍未低于预设温度值,则PLC控制器会启动冷却器,提高气流对待抛光大米的降温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风扇和冷却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启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减少了电资源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内腔底部和第二挡板上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加湿装置均匀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待抛光大米实时的湿度与经过加湿装置加湿后的湿度,并且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湿装置对待抛光大米的加湿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底部安装有振动头,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振动头连接的振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振动电机带动振动头,震动通过振动头传递到第一挡板中,使第一挡板产生震动,加快第一挡板上表面的待抛光大米从第一挡板右端落到传送带上侧表面的速度,防止待抛光大米在自身带有的湿度的作用下,附着在第一挡板上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挡料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安装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挡料板可以防止待抛光大米落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表面时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两侧掉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表示为:1-内腔、2-箱体、3-加湿装置、4-传送带、5-抛光装置、6-支架、7-进料斗、8-进料管、9-转动轴、10-转板、11-驱动装置、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冷却器、15-风扇、16-托板、17-PLC控制器、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控制面板、21-第一湿度传感器、22-第二湿度传感器、23-振动头、24-振动电机、25-挡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带有内腔1的箱体2,所述内腔1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湿装置3、传送带4和抛光装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带有内腔(1)的箱体(2),所述内腔(1)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湿装置(3)、传送带(4)和抛光装置(5),所述箱体(2)顶部左侧上方通过支架(6)安装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底部通过进料管(8)与内腔(1)连通,所述进料管(8)中安装有用于使进料斗(7)内的大米定量进入内腔(1)中的定量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管(8)内的转动轴(9)、固定安装在转动轴(9)上且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若干转板(10),所述转板(10)远离转动轴(9)一端与进料管(8)内壁相适配,所述箱体(2)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轴(9)在进料管(8)内转动的驱动装置(11),所述内腔(1)侧壁上且位于进料管(8)与传送带(4)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2)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12)的右端延伸至传送带(4)左端上方,所述内腔(1)的右侧且位于传送带(4)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挡板(13)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伸入抛光装置(5)内,所述内腔(1)的下部安装有冷却器(14),所述内腔(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风扇(15),还包括有用于自动控制风扇(15)和冷却器(14)开启或者关闭的自动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带有内腔(1)的箱体(2),所述内腔(1)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湿装置(3)、传送带(4)和抛光装置(5),所述箱体(2)顶部左侧上方通过支架(6)安装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底部通过进料管(8)与内腔(1)连通,所述进料管(8)中安装有用于使进料斗(7)内的大米定量进入内腔(1)中的定量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进料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管(8)内的转动轴(9)、固定安装在转动轴(9)上且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若干转板(10),所述转板(10)远离转动轴(9)一端与进料管(8)内壁相适配,所述箱体(2)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轴(9)在进料管(8)内转动的驱动装置(11),所述内腔(1)侧壁上且位于进料管(8)与传送带(4)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2)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12)的右端延伸至传送带(4)左端上方,所述内腔(1)的右侧且位于传送带(4)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挡板(13)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其左端伸入抛光装置(5)内,所述内腔(1)的下部安装有冷却器(14),所述内腔(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彼此等距离间隔设置的风扇(15),还包括有用于自动控制风扇(15)和冷却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红良何群梅红福郑红宝丰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丰禾粮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