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导针本体包括中空结构的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针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钝性开口,另一端设有外螺纹,针管外表面自开口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针管可拆卸地装接在过渡部;手持部外表面设有防滑花纹,手持部内设有由过渡部向针座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通道,针管可插接在锥形通道内;针座上设有针管型号标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操作简单,疏通效果好,通过使用该设备能一次完成乳管探通、给药和清洗等操作,不用更换探针,易于计量插入病人患处深度,且能够保护乳管粘膜,方便操作者手持使用,缩短诊疗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通乳器械。
技术介绍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菌侵入乳腺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初产妇。发病早期常见乳房局部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有结块,或皮肤微红、微热。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可进一步发展,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形成脓肿,严重时可波及整个乳房,使患者不得不终止哺乳。乳汁淤积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首要因素,表现常见有乳房疼痛、乳头“白点”、乳房结块。因此,保持乳汁通畅是急性乳腺炎治疗关键点,治疗原则为“通乳汁、消结块”。目前西医主要治疗方法为使用抗生素,但疗效欠佳,往往易形成硬结难消,不能解决乳汁不畅的问题。中医在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阶段,疗效颇佳,主要是内服、外用中药。但早期如果乳汁得通,乳房结块即可完全消散,免除针药之苦。临床上常采用推拿手法配合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乳汁仍不能得到疏通,过度的推拿反而引起皮肤水肿,增加患者痛苦。由于缺少专门的医疗器械,导致临床操作不便捷、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包括导针本体,所述导针本体包括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所述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针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钝性开口,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针管外表面自所述圆弧形钝性开口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所述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依次固接在一起且相互连通;所述过渡部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针管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装接在所述过渡部;所述手持部外表面设有防滑花纹;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由所述过渡部向所述针座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通道,所述锥形通道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针管的最大外径;所述针管可插接在所述锥形通道内;所述针座上设有针管型号标识。一实施例中:所述刻度标记圈包括10mm标记圈、20mm标记圈、30mm标记圈、40mm标记圈和50mm标记圈,便于操作者准确把握插入患者乳管的深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滑花纹为格状纹或交叉螺纹,起到防滑和便于持握的作用。一实施例中:所述针座与注射器适配装接,方便操作者通过注射器引流乳汁、冲洗、给药等。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形的气囊和与所述气囊连通的输气管;所述针管外壁在靠近所述圆弧形钝性开口处设有一圈卡槽,所述气囊套接在所述卡槽;所述气囊未充气时其表面不高于针管的外壁面。气囊可起到辅助疏通乳管的作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针本体为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可高温高压消毒,便于反复使用。一实施例中:所述针管的直径为0.5~0.8mm。一实施例中:所述针管的长度为52~58mm。一实施例中:所述针管的圆弧形钝性开口孔径为0.38~0.42mm。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的直径为3~4mm,长度为22~30mm。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针对急性乳腺炎早期乳汁淤积而引起的乳头“白点”、乳房结块等症状,可以直达堵塞患处,结合探通、冲洗功能于一体,配合轻柔的推捏,即可疏通不通的乳腺导管,使淤积的乳汁更易排出,结块更易消散,使乳腺炎在早期就得以治愈,不会进一步发展,免除患者后期治疗的针药之苦。2、本技术结构巧妙,操作简单,疏通效果好,通过使用该设备能一次完成乳管探通、给药和清洗等操作,不用更换探针,易于计量插入病人患处深度,且能够保护乳管粘膜,方便操作者手持使用,缩短诊疗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整体外观图,也为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中,针管与导针本体的其他部分的拆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针管一端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针管一端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直通式通乳导针的针管一端在充气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导针本体1;针管11,圆弧形钝性开口111,刻度标记圈112,10mm标记圈1121,20mm标记圈1122,30mm标记圈1123,40mm标记圈1124,50mm标记圈1125,外螺纹113,卡槽114;过渡部12;手持部13,防滑花纹131,锥形通道132;针座14;气囊2;输气管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查阅图1至图5,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包括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导针本体1,导针本体1包括针管11、过渡部12、手持部13和针座14。针管11为中空结构,直径为0.5~0.8mm,长度为55mm;针管11的一端形成圆弧形钝性开口111,圆弧形钝性开口111孔径为0.4mm,如图5。针管11表面必须足够光滑,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针管11的尺寸及开口的孔径可减少导针对乳管粘膜损伤,避免乳管发生粘连。针管11外表面自圆弧形钝性开口111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112,如图1,包括10mm标记圈1121、20mm标记圈1122、30mm标记圈1123、40mm标记圈1124和50mm标记圈1125,针管11的刻度标记圈112便于操作者准确把握插入患者乳管的深度。针管11的另一端在针管11外壁设有外螺纹113。过渡部12、手持部13和针座14依次固接在一起,过渡部12、手持部13和针座14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如图2。其中:过渡部12的直径介于针管11和手持部13之间,过渡部12内壁设有内螺纹,针管11通过外螺纹113与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螺接在过渡部12,如图2和图4。手持部13的直径为3mm,长度为23mm,手持部13外表面凸设有防滑花纹131,如图1,例如为格状纹或交叉螺纹,起到防滑和便于持握的作用;手持部13内设有由过渡部12向针座14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通道132,如图2至图4,锥形通道132的最小内径大于针管11的最大外径,使得针管11可插接在锥形通道132内,且可与过渡部12螺接,如图4。针座14可以直接与注射器装接或通过软管与注射器相连接,方便操作者引流乳汁、冲洗、给药等。针座14上可设有针管型号标识,用于表示针管11直径大小,例如,针管型号标识为5号时对应针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针本体,所述导针本体包括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所述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针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钝性开口,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针管外表面自所述圆弧形钝性开口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所述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依次固接在一起且相互连通;所述过渡部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针管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装接在所述过渡部;所述手持部外表面设有防滑花纹;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由所述过渡部向所述针座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通道,所述锥形通道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针管的最大外径;所述针管可插接在所述锥形通道内;所述针座上设有针管型号标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针本体,所述导针本体包括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所述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针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钝性开口,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针管外表面自所述圆弧形钝性开口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所述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依次固接在一起且相互连通;所述过渡部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针管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地装接在所述过渡部;所述手持部外表面设有防滑花纹;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由所述过渡部向所述针座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通道,所述锥形通道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针管的最大外径;所述针管可插接在所述锥形通道内;所述针座上设有针管型号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通乳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标记圈包括10mm标记圈、20mm标记圈、30mm标记圈、40mm标记圈和50mm标记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通乳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花纹为格状纹或交叉螺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娟,徐乐勤,陈隽鹏,陈瑞福,杨丽华,彭阿静,李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