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治疗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治疗床。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治疗床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其不具有放置治疗盘的功能,以至于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盛放有医疗器械的治疗盘只能放在可移动放置的治疗车上,可移动的治疗车使用后须将治疗车推回固定位置放置,来回推动治疗车,浪费医护人员的时间;其不具有垃圾存放及分类的功能,以至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及锐器需要医务人员移动至固定医疗垃圾、锐器盒放置处进行处置,浪费医务人员时间;其不具有治疗单自动更换功能,以至于在每次对患者检查后,医护人员都需要人工来更换治疗单,操作费时,使用不便;其不具有高度调节的功能,以至于高度固定的治疗床无法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使用;其不具有部分体位抬高功能,以至于无法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如下颌部及颈部,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其不具有固定功能,部分患儿因为焦躁或者害怕会在治疗床上乱动导致患儿坠床或跌倒,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治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治疗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基座(3),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顶端安装有智能垃圾桶(5),所述基座(3)的顶端四角处均设置有圆柱(6),所述圆柱(6)的外壁套接有床体(7),所述床体(7)的前侧左端装配有控制面板(8),所述床体(7)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液压缸(9)的一端,所述液压缸(9)的另一端延伸出床体(7)的下表面且固定连接在基座(3)的顶端,所述床体(7)的内腔底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治疗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基座(3),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安装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顶端安装有智能垃圾桶(5),所述基座(3)的顶端四角处均设置有圆柱(6),所述圆柱(6)的外壁套接有床体(7),所述床体(7)的前侧左端装配有控制面板(8),所述床体(7)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液压缸(9)的一端,所述液压缸(9)的另一端延伸出床体(7)的下表面且固定连接在基座(3)的顶端,所述床体(7)的内腔底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0)的顶端设置有头枕(11),所述床体(7)的底端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对称安装有第一永磁块(13),所述第一滑槽(12)的内腔内嵌有第一滑块(14)的一端,且第一滑块(14)的另一端延伸出床体(7)的底端,所述第一滑块(14)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对称安装有与第一永磁块(13)相互吸引的第二永磁块(15),所述第一滑块(14)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对称安装有电动支撑臂(16)的一端,且电动支撑臂(16)的另一端螺钉连接有托盘(17),所述托盘(17)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盘(18),所述床体(7)的前后两侧顶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槽(19)的内腔内侧从左至右均开设有插孔(20),所述第二滑槽(19)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21),所述第二滑块(21)的外侧左右两端均对称装配有捆绑带(22),所述第二滑块(21)的内腔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弹簧(23)的一端,且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垫板(24),所述垫板(24)的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插杆(25)的一端,所述插杆(2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块(21)的外壁且延伸进相对应插孔(20)的内腔,所述垫板(24)的外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拉杆(26),所述床体(7)的左侧顶端安装有第一壳体(27),所述第一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吴利平,林光燕,熊俊,魏平,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