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09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所述床体的上端面设有患者躺卧的凹形槽,所述床体的上端面且在凹形槽四肢边缘设有多个四肢固定带,所述床体的外部下端面中间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多个调节装置,所述床体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防止调节装置移位的限位装置,使用时,患儿躺在床体上端面凹形槽内,手动用四肢固定带把患儿的四肢固定上,再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躯干固定带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限位装置对调节装置进行位置限定,使患者能够固定在床体上,不会对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
本技术涉及
,具体领域为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
技术介绍
门诊通常接诊病情平稳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听诊、触诊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患者病情并及时给与对症治疗,若疾病复杂、病情危重紧急则入院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与治疗。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儿童急诊外科需行清创缝合术患儿较多,局麻下患儿保持清醒状态行清创缝合术,患儿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无法妥善固定患儿,有坠床风险,同时不利于缝合操作,影响伤口愈合,通常门急诊患儿因焦躁或害怕在治疗床上行检查或治疗时有坠床风险,同时给操作者治疗带来很大难度,为此我们提出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通常门急诊患儿因焦躁或害怕在治疗床上行检查或治疗时有坠床风险,同时给操作者治疗带来很大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包括床体,所述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端面设有患者躺卧的凹形槽(2),所述床体(1)的上端面且在凹形槽(2)四肢边缘设有多个四肢固定带(3),所述床体(1)的外部下端面中间设有滑动槽(4),所述滑动槽(4)内设有多个调节装置,所述床体(1)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防止调节装置移位的限位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上设有躯干固定带(5),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块(6),所述滑动块(6)的外表面与滑动槽(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6)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2个所述连接杆(7)远离滑动块(6)端面之间连接有躯干固定带(5)。/n

【技术特征摘要】
1.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端面设有患者躺卧的凹形槽(2),所述床体(1)的上端面且在凹形槽(2)四肢边缘设有多个四肢固定带(3),所述床体(1)的外部下端面中间设有滑动槽(4),所述滑动槽(4)内设有多个调节装置,所述床体(1)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防止调节装置移位的限位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上设有躯干固定带(5),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块(6),所述滑动块(6)的外表面与滑动槽(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6)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2个所述连接杆(7)远离滑动块(6)端面之间连接有躯干固定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急诊多功能带约束装置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2个工作腔(8),2个所述工作腔(8)对称设在床体(1)的前后侧壁内,所述工作腔(8)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横杆(9),所述工作腔(8)的下端面等距设有多个滑动孔(10),所述滑动横杆(9)靠近滑动孔(10)的侧壁上等距设有多个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外表面与滑动孔(10)滑动连接,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平林光燕熊俊吴利平罗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