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5607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以硅胶微球为核层,马兜铃酸印迹的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为壳层的核壳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将魔芋葡甘聚糖溶液进行溶胀,后加入交联剂以进行交联反应,获得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获得马兜铃酸吸附的硅胶微球溶液;将所述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与所述马兜铃酸吸附的硅胶微球溶液进行混匀,后离心获得下层物,将所述下层物加入到分散介质中,后加入分散剂,洗脱获得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天然植物多糖‑魔芋葡甘聚糖为基质,以马兜铃酸为模板分子,构建基于非共价键结合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可提高对马兜铃酸分子的吸附和解离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马兜铃科植物有600多种,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有数百个品种用于疾病的治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含马兜铃酸的药材主要包括马兜铃科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和细辛属(Asarum),如马兜铃、天仙藤、朱砂莲、细辛等。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马兜铃科植物中的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物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s)是3,4-次甲二氧基-10-硝基-1-菲酸的衍生物,有6种基本组成结构,其中具有肾毒性的主要是马兜铃酸I、II。马兜铃酸I、II在进入人体后,在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被还原成为马兜铃内酰胺,进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由于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毒性,另一部分则是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作用,形成加合物,直接损伤DNA,最终导致基因突变,形成毒性。马兜铃酸具有明确致人体癌症的流行病学证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以硅胶微球为核层,马兜铃酸印迹的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为壳层的核壳结构聚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以硅胶微球为核层,马兜铃酸印迹的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为壳层的核壳结构聚合物。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魔芋葡甘聚糖溶液进行溶胀,获得魔芋胶溶胀液,后向所述魔芋胶溶胀液中加入交联剂以进行交联反应,获得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
将马兜铃酸溶液加入硅胶微球进行吸附,获得马兜铃酸吸附的硅胶微球溶液;
将所述交联魔芋葡甘聚糖凝胶与所述马兜铃酸吸附的硅胶微球溶液进行混匀以包裹印迹,后离心获得下层物,将所述下层物加入到分散介质中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后加入分散剂搅拌静置分层,洗脱除去马兜铃酸分子,获得魔芋葡甘聚糖基质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魔芋葡甘聚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4~0.6wt%,所述魔芋葡甘聚糖溶液的pH为8~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环氧氯丙烷和戊二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以体积分数计为魔芋胶溶胀液体积的5~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魔芋葡甘聚糖基质的马兜铃酸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胀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庆索芳任青程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