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07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属于护理器械技术领域。该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和起身组件,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转动滑轨,所述转动凹槽开设于所述床板顶部中心,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起身组件上,当需要起身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旋转,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因转动板的旋转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打开第一升降件和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带动第一活动板进行上升,同理,第二升降件带动第二活动板进行下降,运转结束后患者呈坐姿坐在起身组件上,该装置通过转动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可以在护理床上调整角度及调整坐姿,方便护理人员对其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本技术涉及护理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技术介绍
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临床各科一般护理常规和各科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其内容涉及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皮肤科护理、急救护理。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对于一些起身困难的患者,需要使用起身床协助,但通常普通的起身床只能起到上半身起身的作用,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调节身体方向及坐姿,存在影响护理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旨在改善影响护理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和起身组件。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和转动滑轨,所述转动凹槽开设于所述床板顶部中心,所述转动滑轨设置于所述床板顶部两侧,所述起身组件包括转动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一端,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齿杆和转动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内部,所述齿杆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齿杆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端,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二升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内部,所述第二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结构相同。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床板一端设有床头靠板,所述床头靠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床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腿,所述床板顶部两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顶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两侧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活动扶手,所述活动扶手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内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扶手包括活动杆和手扶板,所述活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转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扶板,所述手扶板位于所述转动板上方,所述活动杆有多个,多个所述活动杆并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活动板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内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齿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内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齿杆一端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齿杆远离所述驱动齿轮一端啮合链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所述转动板一端设有床尾板,所述床尾板插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所述床尾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调节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上调节齿、下调节齿、调节齿轮和调节帽,所述上调节齿固定连接于所述床尾板一端,所述下调节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远离所述活动板一端,所述调节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床尾板连接处外部,所述调节齿轮啮合链接于所述上调节齿和所述下调节齿,所述调节齿轮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床尾板连接处外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调节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和所述转动板底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方固定设置有床垫,相邻两个所述床垫之间存在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起身组件上,当需要起身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进行旋转,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因转动板的旋转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打开第一升降件和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带动第一活动板进行上升,同理,第二升降件带动第二活动板进行下降,运转结束后患者呈坐姿坐在起身组件上,该装置通过转动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可以在护理床上调整角度及调整坐姿,方便护理人员对其护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床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第一视角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起身组件第一视角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活动扶手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A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B的放大图。图中:100-床体;110-床板;111-床头靠板;112-床腿;113-缓冲垫;120-转动凹槽;130-转动滑轨;200-起身组件;210-转动板;211-第一空腔;212-活动扶手;2121-活动杆;2122-手扶板;220-第一活动板;221-第二空腔;222-支撑块;223-床垫;230-第二活动板;231-第三空腔;232-床尾板;233-调节件;2331-上调节齿;2332-下调节齿;2333-调节齿轮;2334-调节帽;240-第一升降件;241-第二驱动电机;2411-驱动齿轮;242-齿杆;243-转动轴;2431-转动齿轮;250-第二升降件;260-第一驱动电机;261-旋转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温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温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温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体(100),所述床体(100)包括床板(110)和转动滑轨(130),所述床板(110)顶部中心开设有转动凹槽(120),所述转动滑轨(130)设置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两侧;/n起身组件(200),所述起身组件(200)包括转动板(210)、第一活动板(220)、第二活动板(230)、第一升降件(240)、第二升降件(250)和第一驱动电机(26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120)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一端,所述第一活动板(22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23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件(24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齿杆(242)和转动轴(2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220)内部,所述齿杆(242)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输出端,所述转动轴(243)传动连接于所述齿杆(242)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一端,所述转动轴(243)位于所述转动板(21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二升降件(2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内部,所述第二升降件(250)与所述第一升降件(240)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100),所述床体(100)包括床板(110)和转动滑轨(130),所述床板(110)顶部中心开设有转动凹槽(120),所述转动滑轨(130)设置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两侧;
起身组件(200),所述起身组件(200)包括转动板(210)、第一活动板(220)、第二活动板(230)、第一升降件(240)、第二升降件(250)和第一驱动电机(26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120)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60)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一端,所述第一活动板(22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板(23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端,所述第二活动板(230)滑动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220)一侧,所述第一升降件(24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齿杆(242)和转动轴(24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板(220)内部,所述齿杆(242)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输出端,所述转动轴(243)传动连接于所述齿杆(242)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1)一端,所述转动轴(243)位于所述转动板(21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220)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二升降件(2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板(230)内部,所述第二升降件(250)与所述第一升降件(240)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10)一端设有床头靠板(111),所述床头靠板(11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10),所述床板(110)底部固定连接有床腿(112),所述床板(110)顶部两端设有缓冲垫(113),所述缓冲垫(113)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床板(110)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10)两侧开设有第一空腔(211),所述第一空腔(211)内设有活动扶手(212),所述活动扶手(212)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扶手(212)包括活动杆(2121)和手扶板(2122),所述活动杆(2121)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10),所述活动杆(2121)远离所述转动板(210)一端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