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606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急救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所述支撑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平板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开关、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升降块、L形杆、底板和防滑垫,当需要将担架停放稳定时,通过电机控制底板下降,底板底部的防滑垫与地面接触将整个担架顶起,停放的较稳定,不容易移动,通过设置控制开关、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第二螺纹杆、第二升降块、连接杆和护栏板,当需要将伤病者放置到担架上时,通过电机控制护栏板下降,护栏板就不会妨碍将伤病者放置在担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急救辅助装置
,具体为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院,在将伤病者从现场搬运到将救护车上时,需要使用到救护车担架。但是目前的救护车担架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救护车担架停放在地面上时稳定效果不好,在将伤病者放置到担架上时,不小心碰到担架可能会使担架移动,造成严重的后果。2、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救护车担架的护栏会妨碍将伤病者放置在担架上,在将伤病者放置到担架上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将伤病者抱得高度不够,无法越过护栏,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解决了目前的救护车担架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平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3),所述平板(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杆(4),所述平板(1)的上方设有两个握把(5),所述握把(5)的两侧壁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杆(4)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平板(1)的顶部固定有枕块(7),所述平板(1)的一侧壁安装有控制开关(8),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蓄电池(9),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螺纹杆(11),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U形板(12),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底端与U形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平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3),所述平板(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杆(4),所述平板(1)的上方设有两个握把(5),所述握把(5)的两侧壁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杆(4)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平板(1)的顶部固定有枕块(7),所述平板(1)的一侧壁安装有控制开关(8),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蓄电池(9),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螺纹杆(11),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U形板(12),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底端与U形板(12)的底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块(13),所述第一升降块(13)的两侧壁分别与U形板(12)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块(13)的两侧壁均固定有两个L形杆(14),所述L形杆(14)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板(15),所述底板(15)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箱体(16),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第一齿轮(18),所述平板(1)的下方设有第二齿轮(19),所述平板(1)的下方设有链条(20),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9)通过链条(20)传动连接,所述平板(1)的底部固定有框架(21),所述平板(1)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2),所述第二螺纹杆(22)的底端表面与第二齿轮(1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2)的底端与框架(21)的底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