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605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室内污染处理技术领域。上述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80~100份;复合分散剂10~40份;氨基官能团硅烷5~15份;聚乙烯醇1~10份;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30份;快T5~10份;平流剂5~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渗透剂可对板材使用后渗透至家具板材内部,与化学污染或异味分子(甲醛,TVOC)进行反应并固定,大幅降低释放量,并能有效延缓释放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污染处理
,具体提供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今室内装饰污染主要来源于用于装修的人造板材和各类木工装饰材料。这些材料在制作工程中使用的胶黏剂等封边粘合材料物质,会残留引入甲醛等有机挥发物物质(tvoc),继而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室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现有的有害气体吸附方式多采用活性炭等简单物理吸附方式,吸附效果差,且能力有限随时间延长效果逐渐消失等缺点。使得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健康危害仍然是家居装饰中一个极为重要且棘手的问题。消除或封闭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使用甲醛清除剂,主要是依靠化学反应将目标物质降低毒性或者化为无毒的物质。比如某些强氧化性的甲醛清除剂,可以氧化甲醛,但是本身是很容易分解的,喷在木板上会直接损害木材,且作用时间也比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化学两种方法对甲醛产生抑制性的作用,初步渗透封闭甲醛等气体防止逸散,继而在内部与其自由基等颗粒分子发生反应并固定,达到从根源降低甲醛的目的和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所述复合分散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将重量比为1-3:1的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混匀,加热至120-150℃;r>步骤2:滴加银胺溶液,升温至100-120℃,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时间为1.5-3h;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0-80℃,将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分散剂。优选的,上述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优选的,所述氨基官能团硅烷为KH550、KH-186和KH792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银胺溶液浓度为0.1-1mol/L。进一步的,所述银胺溶液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总质量5-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反应渗透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比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混合,搅拌均匀后且静置取沉淀,随后向沉淀中加入复合分散剂,然后通过搅拌机搅拌至均相,随后向其中加入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高温搅拌均匀,然后降温,按配比加入快T和平流剂,搅拌均匀即可。优选的,所述搅拌过程中转速为600~1800转/分钟;所述高温搅拌的温度为70℃;所述降温为降温至40℃以下。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反应渗透剂的使用方法,将反应渗透剂与水按照1∶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沿物体表面从左至右单方向涂敷在待处理物体表面,室温干燥即可;或将待处理物体浸泡在所述甲醛渗透剂与水1∶5混合溶液中,室温干燥即可。本专利技术选用的聚乙烯醇无色无味,且有产量大价格廉价的优点,并且渗透性较好可以渗透相应板材内部,并结合其它反应剂与其内部甲醛等气体反应结合,从根本上起到降低甲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氨基官能团硅烷,呈碱性,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通用性强,具有优异的粘结促进性能,可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成功制备复合分散剂,能够使得本专利技术中各成分均匀分散。本专利技术中,一方面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平流剂和氨基官能团硅烷的粘结封闭作用,使得物体表面被完整覆盖,防止甲醛逸散,减少甲醛的释放;另一方面,聚乙烯醇、氨基官能团硅烷、快T和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渗透至物体内部,产生自由基,可与内部甲醛反应,从根本上去除甲醛。本专利技术反应渗透剂可显著降解甲醛和TVOC等有害气体。本专利技术原料简单易得,廉价且用途广泛,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经过商业途径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渗透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上述复合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5份HMPC和5份CS混匀,加热至120℃;(2)滴加银胺溶液,升温至100℃,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时间为1.5-3h;银胺溶液浓度为0.6mol/L;银胺溶液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总质量10%;(3)将反应体系降温至80℃,将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分散剂。上述甲醛渗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混合,高速搅拌且静止取沉淀,随后加入复合分散剂,然后通过搅拌机搅拌至均相,随后向其中加入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在高温搅拌下均匀搅拌,所得物按配比加入快T和平流剂,搅拌均匀即可。实施例2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复合分散剂和反应渗透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复合分散剂和反应渗透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复合分散剂制备方法为:(1)将6份HMPC和4份CS混匀,加热至120℃;(2)滴加银胺溶液,升温至100℃,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时间为1.5-3h;银胺溶液浓度为0.1mol/L;银胺溶液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总质量20%;(3)将反应体系降温至80℃,将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分散剂。反应渗透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一种反应渗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复合分散剂制备方法为:(1)将7份HMPC和3份CS混匀,加热至120℃;(2)滴加银胺溶液,升温至100℃,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时间为1.5-3h;银胺溶液浓度为1mol/L;银胺溶液用量为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总质量5%;(3)将反应体系降温至80℃,将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分散剂。反应渗透剂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因篇幅有限仅以部分实施例为例构建如下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中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替换为等量的聚丙烯酰胺,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本对比例中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替换为等量的聚乙烯醇,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3本对比例中将复合分散剂替换为等量的聚丙烯酸钠,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4本对比例中将复合分散剂替换为等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5本对比例中将KH550替换成等量的氯化铵,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6本对比例中将KH550替换成等量的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7本对比例中将聚乙烯醇省略,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所述复合分散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步骤1:将重量比为1-3:1的羟丙甲纤维素和一硫化碳混匀,加热至120-150℃;
步骤2:滴加银胺溶液,升温至100-120℃,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时间为1.5-3h;
步骤3: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0-80℃,将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分散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官能团硅烷为KH550、KH-186和KH792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胺溶液浓度为0.1-1mol/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渗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胺溶液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锋
申请(专利权)人:贝贝家北京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