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及成型工艺和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72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及成型工艺和枕头,枕芯包括枕芯本体,该枕芯本体的横截面以自身底面为基准且自左向右并排分布的第一、二、三拱起部,第一、二拱起部之间形成仰睡枕区,第二、三拱起部之间形成侧睡枕区,且第一、二、三拱起部分别自顶点至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1、L2、L3,其中L1<L2<L3,且L2‑L1>L3‑L2,第一拱起部的顶点与左端部的左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1,第三拱起部的顶点与右端部的右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2,d1>d2。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侧睡和仰睡两用,而且形成不同高度的枕区,不管是侧睡还是仰睡,都能使得用户的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促进深度睡眠,同时矫正和保护颈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及成型工艺和枕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同时还涉及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成型工艺和一种具有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枕头。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很多人,长期低头玩手机,或者伏案工作,或者半躺看电视,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导致出现生理度曲改变,引发颈椎病。为了降低颈椎病发生概率,睡觉时候通过枕头的矫正,促进睡眠,缓解压力,消减疲惫,令全身放松,而且还能保护颈椎。然而,不适当的用枕,也会导致颈椎反弓,比如说:枕头太高,等于整晚都是低头;枕头过低,会造成颈椎变直。同时,针对不同睡姿,例如仰睡时,脖子在最高点的位置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撑,且枕头也无法贴合颈背,导致脑窝悬空,拉伤颈椎;又如侧睡时,枕头不能填补我们的肩部空隙,这样会压肩,致使头、脊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无法保持睡姿平衡,不仅伤颈,而且睡眠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同时还涉及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成型工艺。以及还涉及一种具有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枕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包括枕芯本体,该枕芯本体的横截面以自身底面为基准且自左向右并排分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之间形成仰睡枕区,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之间形成侧睡枕区,且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分别自顶点至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1、L2、L3,其中L1<L2<L3,且L2-L1>L3-L2,第一拱起部的左侧自第一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左延伸形成横截面的左端部;第三拱起部的由侧自第三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由延伸形成横截面的右端部,其中第一拱起部的顶点与左端部的左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1,第三拱起部的顶点与右端部的右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2,d1>d2,用户自后脑架设在仰睡枕区内或者自头部左右一侧架设在侧睡枕区内时,用户的颈部自最高点支撑在第一拱起部或第三拱起部顶点并贴合肩颈曲线,且用户的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优选地,仰睡枕区的最低点至底面的垂距为M1,侧睡枕区的最低点至底面的垂距为M2,其中M1<M2。主要是用户仰睡或者侧睡时,颈椎和头部与枕芯接触面的间距不同,这样才能最佳实现促进睡眠、矫正颈椎的效果。优选地,L1<M2。确保最佳的形成脑窝承托区,不会导致脑窝悬空,拉伤颈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仰睡枕区的最低点至第一拱起部顶点的垂直距离为D1,侧睡枕区的最低点至第三拱起部顶点的垂直距离为D2,其中D1=D2。因为,人体颈部后颈面和后脑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与颈部侧面和头脑侧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一来,在实现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用户,可以设计出贴合自身的枕芯。优选地,M2-M1=2D1。进一步确定各个拱起部顶点、及仰睡枕区和侧睡枕区的最低点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一拱起部和第二拱起部两者顶点之间的距离为X1,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两者顶点之间的距离为X2,其中X1>X2。这样一来,能够最佳的承托住我们的头部。优选地,第二拱起部的顶点至左端部的左端面之间的垂距为b1,第二拱起部的顶点至右端部的右端面之间的垂距为b2,其中b1>d2。这样一来,不管侧睡还是仰睡,确保头、颈、肩与枕芯有最佳的贴合角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成型工艺,该枕芯包括上述的枕芯本体,且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与枕芯本体造型、体积相同的型腔模具,然后选择软管作为填充物,并呈螺旋式向型腔内填充,直至充满型腔,其中填充后软管所造成的孔隙率为15%~35%,且填充软管的重量和型腔大小呈正比;2)、填满型腔后,加热模具,使其在100±5℃下一次热塑成型;3)、拆除模具,即可获得所述枕芯本体。优选地,枕芯本体为成人使用,其填充的软管为4D高分自弹性体材料管,其中软管的直径1.0±0.2mm,填充后软管所造成的孔隙率为20%~30%,填充软管的重量为1.0±0.2kg。这样一来,使得软管的分布在不同厚度处也处于相对均匀,这样一来,其弹性和塑性均能够得到保证。具体的,软管可以采用日本4D高分子弹性体材料-空气纤维(POE),无胶无化学添加剂,最环保的软性填充材料,可水洗,高弹缓冲,高透气,防螨防霉,耐候性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侧睡和仰睡两用枕芯的枕头,其包括枕芯和枕套,该枕芯包括上述枕芯本体,且枕芯本体由上述的成型工艺一次热塑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共用的第二拱起部实现侧睡和仰睡枕区的共存,因此,实现侧睡和仰睡两用;另一方面,通过三个拱起部所形成不同高度的枕区,不管是侧睡还是仰睡,都能使得用户的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不仅可以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而且稳固多种睡姿曲线,因此,不仅保持睡姿平衡,而且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缓解压力,消减疲惫,令全身放松,同时矫正和保护颈椎,减少颈椎病发病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枕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或者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枕芯本体;1a、第一拱起部;1b、第二拱起部;1c、第三拱起部;1d、左端部;1e、右端部;1f、仰睡枕区;1g、侧睡枕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包括枕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芯本体的横截面以自身底面为基准且自左向右并排分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和所述第二拱起部之间形成仰睡枕区,所述的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之间形成侧睡枕区,且所述第一拱起部、所述第二拱起部和所述第三拱起部分别自顶点至所述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1、L2、L3,其中L1<L2<L3,且L2-L1>L3-L2,/n所述第一拱起部的左侧自所述第一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左延伸形成所述横截面的左端部;所述第三拱起部的由侧自所述第三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由延伸形成所述横截面的右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拱起部的顶点与所述左端部的左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1,所述第三拱起部的顶点与所述右端部的右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2,d1>d2,/n用户自后脑架设在所述仰睡枕区内或者自头部左右一侧架设在所述侧睡枕区内时,用户的颈部自最高点支撑在所述第一拱起部或所述第三拱起部顶点并贴合肩颈曲线,且用户的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包括枕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芯本体的横截面以自身底面为基准且自左向右并排分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和所述第二拱起部之间形成仰睡枕区,所述的第二拱起部和第三拱起部之间形成侧睡枕区,且所述第一拱起部、所述第二拱起部和所述第三拱起部分别自顶点至所述底面之间的距离为L1、L2、L3,其中L1<L2<L3,且L2-L1>L3-L2,
所述第一拱起部的左侧自所述第一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左延伸形成所述横截面的左端部;所述第三拱起部的由侧自所述第三拱起部的顶点向下并弯曲和向由延伸形成所述横截面的右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拱起部的顶点与所述左端部的左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1,所述第三拱起部的顶点与所述右端部的右端面之间的垂距为d2,d1>d2,
用户自后脑架设在所述仰睡枕区内或者自头部左右一侧架设在所述侧睡枕区内时,用户的颈部自最高点支撑在所述第一拱起部或所述第三拱起部顶点并贴合肩颈曲线,且用户的头、脊处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枕区的最低点至所述底面的垂距为M1,所述侧睡枕区的最低点至所述底面的垂距为M2,其中M1<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特征在于:L1<M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侧睡和仰睡两用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仰睡枕区的最低点至所述第一拱起部顶点的垂直距离为D1,所述侧睡枕区的最低点至所述第三拱起部顶点的垂直距离为D2,其中D1=D2。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红绫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