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5552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涉及剑麻种植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等高线挖穴,以剑麻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制作基肥,节省了清园人工及费用,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剑麻园土壤肥力,同时对剑麻的生态环境改动小,利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在坡地上种植剑麻苗时混种豆科牧草,提高了种植率、保水率,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以将氮气转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营养,利于两种植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坡面水沙分离网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水土流失,种植技术简便,方法易行,适用于石漠化地区坡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剑麻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
技术介绍
滇桂黔石漠化区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壤贫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人均GDP仅为全国的1/3,有67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1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农户收入来源单一,缺少产业支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剑麻是我国热区最重要的麻类经济作物,也是我国最具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出口潜力的特色产业。由于剑麻是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叶多肉,表面有蜡层,原生于人迹罕至的荒漠,具有粗生、耐瘠薄、耐旱、适应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在我国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种植,兼具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剑麻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方面大有可为,既可以固土保水,利于石漠化治理,也是石漠化山区产业扶贫的良好选择。石漠化地区坡地生态条件恶劣,水土流失快,地势多变,不利于剑麻种植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nS1、根据种植地块的实际情况,在前一年的雨季末提前灭草及整地;/nS2、从山顶开始,按等高线挖穴,穴深20-30cm,穴宽15-20cm,穴间距离1m,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微调;/nS3、种植穴施入基肥后回填;基肥包括骨粉、二氧化硅、玉米秸秆、木薯叶、剑麻汁液、剑麻渣、菌剂、石灰、化肥和糖渣;/nS4、选用壮嫩苗,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的疫霜灵800倍液均匀喷雾消毒麻头,自然风干3天后种植;/nS5、种植剑麻苗,种植密度420-450株/亩,根基部入泥土10公分左右;/nS6、加强田间管理,在离茎基部30-5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S1、根据种植地块的实际情况,在前一年的雨季末提前灭草及整地;
S2、从山顶开始,按等高线挖穴,穴深20-30cm,穴宽15-20cm,穴间距离1m,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S3、种植穴施入基肥后回填;基肥包括骨粉、二氧化硅、玉米秸秆、木薯叶、剑麻汁液、剑麻渣、菌剂、石灰、化肥和糖渣;
S4、选用壮嫩苗,用40%灭病威200倍液和80%的疫霜灵800倍液均匀喷雾消毒麻头,自然风干3天后种植;
S5、种植剑麻苗,种植密度420-450株/亩,根基部入泥土10公分左右;
S6、加强田间管理,在离茎基部30-50cm处挖穴,雨季补肥,施肥后覆土10cm,每亩年追肥1t,追肥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木薯渣、有机肥、氮肥、钾钙肥、磷肥和石灰;
S7、保持麻园通风透光,及时清理病株并消毒病穴;
S8、只清除麻园中的灌木、高草和恶性杂草,保留低矮杂草覆盖以防冲刷,在麻株之间空地上采用杂草和秸秆,以交叉平铺的方式,构建坡面水沙分离网,用土覆压在网上,并适当撒播低矮的豆科牧草;
S9、每年在冬季或旱季割叶1次,每株均匀留叶30-35片;
S10、就地打麻,麻渣堆沤后直接覆盖在剑麻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整地的深度为2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石漠化地区坡地种植剑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中,以4月份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河龙谭施北易克贤吴伟怀黄兴习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