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洪兰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50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有效的解决了土壤修复药剂分散不均、处理设备工作连续性差、效率低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外筒和内筒组件,外筒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内筒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挡圈和位于挡圈中间的多个弧形板,弧形板的每端均经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同端的挡圈上,内筒组件的弧形板部分位于外筒中,转轴上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所有弧形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结构,弧形板发生自转时会张开成一个笼状结构,内筒组件的轴线处设有一个喷药管,还包括伸至内筒组件内的进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集中加药时药液被土壤吸附难以完全分散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连续的土壤修复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
技术介绍
土壤修复的目的是降解、转化或转移土壤中超过土壤自净能力的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化学方法是向污染的土壤中喷洒药剂对污染物进行中和、转化等,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目的;为了使药剂与突然充分混合,目前的方法是将药剂与土壤加入搅拌容器中进行搅拌,但是由于土壤的吸附性较强,药剂一旦加入进去就很难再进一步大范围的扩散,因此会少量多次的加入药剂,但是依然难以彻底改变药剂添加过于集中的问题,导致土壤内的污染物无法与药剂充分反应,另外,目前的搅拌装置一次处理定量的土壤,搅拌完全后更换新的土壤,这种方式连续性差,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量的处理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土壤修复药剂分散不均、处理设备工作连续性差、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包括外筒和内筒组件,内筒组件和外筒同轴且均可转动,外筒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内筒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挡圈和位于挡圈中间的多个弧形板组成,多个弧形板圆周均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组件,内筒组件和外筒(1)同轴且均可转动,外筒(1)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2),内筒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挡圈(3)和位于挡圈(3)中间的多个弧形板(4)组成,多个弧形板(4)圆周均布,弧形板(4)的每端均经转轴(5)可转动的安装在同端的挡圈(3)上,内筒组件的弧形板(4)部分位于外筒(1)中,转轴(5)上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所有弧形板(4)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结构,弧形板(4)发生自转时会张开成一个笼状结构,其中一端的转轴(5)均穿透挡圈(3)且每个转轴(5)的该端均固定有摩擦轮(6),挡圈(3)的端部设有一个活动环(7),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伴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组件,内筒组件和外筒(1)同轴且均可转动,外筒(1)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2),内筒组件包括位于两端的挡圈(3)和位于挡圈(3)中间的多个弧形板(4)组成,多个弧形板(4)圆周均布,弧形板(4)的每端均经转轴(5)可转动的安装在同端的挡圈(3)上,内筒组件的弧形板(4)部分位于外筒(1)中,转轴(5)上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所有弧形板(4)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结构,弧形板(4)发生自转时会张开成一个笼状结构,其中一端的转轴(5)均穿透挡圈(3)且每个转轴(5)的该端均固定有摩擦轮(6),挡圈(3)的端部设有一个活动环(7),活动环(7)的内壁开有一个环槽(8),活动环(7)包在所有摩擦轮(6)外,每个摩擦轮(6)均置于环槽(8)内且与槽底接触,活动环(7)外同轴设有一个固定环(9),活动环(7)的外壁圆周均布有多组离合单元,每个离合单元包括一个开设在活动环(7)外壁上的安装孔(10),安装孔(10)内安装有一个摩擦块(11),摩擦块(11)与安装孔(10)底部连接有弹簧(12),摩擦块(11)可沿活动环(7)径向移动,摩擦块(11)向外移动可与固定环(9)内壁接触;内筒组件的轴线处设有一个喷药管(13),喷药管(13)外壁上设有多个喷头(14);还包括伸至内筒组件内的进料管(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洪兰
申请(专利权)人:罗洪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