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50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包括,上悬挂、液压油缸、地轮、主架,主架是框架结构,在上悬挂部位的后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油缸一端与上连杆一端活动链接,上连杆下部的前端与前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下部与前耙齿横梁焊接,前耙齿横梁与主架中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上连杆下部的后端与后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下部与后耙齿的横梁连接,后耙齿的横梁与主架后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在主架前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在主架中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在主架前横梁的两侧设有可调节高低的地轮。这样的收获机,工作轻便,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达到了不停车快速把根茬和残膜成堆的放下后再继续作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根茬和残膜收获机,特别是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方面的

技术介绍
公开的技术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749014A一种玉米清茬起膜机,由悬挂架、挖掘机构、机架、动力传动系统、输送辊、抖动装置、扎膜辊、旋转鼠笼、集料箱和地轮组成。悬挂架设置在机架前端,紧靠悬挂架在机架前部安装两把对称的挖掘刀,挖掘刀后方设置一套倾斜角度安装的抖动链,在挖掘刀与抖动链之间的底部安装有输送辊,紧靠抖动链尾端,在机架后部依次安装有扎膜辊、旋转鼠笼,旋转鼠笼后方设有收集箱。作业时,由拖拉机悬挂机具前进,将土垄一部分连带根茬、残膜不断铲入机体内,经输送辊进入到抖动装置,经抖动装置的分离去土后,长片的残膜由扎膜辊卷起回收,其余进入旋转鼠笼分离出土块颗粒,并在螺旋导片的输导下将玉米根茬送至集料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作物的根茬残膜收获机。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包括,上悬挂、液压油缸、地轮、钩子、主架、上连杆、前连杆、后连杆、前耙齿、后耙齿,其特征在于,主架是框架结构,在上悬挂部位的后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油缸一端与上连杆一端活动链接,上连杆下部的前端与前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下部与前耙齿横梁焊接,前耙齿横梁与主架中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上连杆下部的后端与后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下部与后耙齿的横梁连接,后耙齿的横梁与主架后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在主架前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在主架中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在主架前横梁的两侧设有可调节高低的地轮。前耙齿与后耙齿呈半圆形,在前耙齿和后耙齿与横梁的连接部位是弹性围圈。所述的前耙齿并排分布在主架的框架结构中部的横梁上;所述的后耙齿并排分布在主架的框架结构后部的横梁上。所述的前耙齿和后耙齿交错设置。所述的主架前部的横梁下部的一排钩子和在主架中部的横梁下部的一排钩子,交错设置。所述的液压油缸控制上连杆再带动前连杆和后连杆上的前耙齿和后耙齿作业。所述的地轮可起到限制钩子和前耙齿和后耙齿在工作时的扎地深度。在主架前面的横梁上部设有与牵引设备连接的悬挂部位,所述的悬挂部位为上悬挂;在主架前面的横梁下部的两端设有与牵引设备连接的悬挂部位,此悬挂部位为下悬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工作轻便,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达到了不停车快速把根茬和残膜成堆的放下后再继续作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悬挂1、液压油缸2、地轮3、钩子4、主架5、上连杆6、前连杆7、后连杆8、前耙齿9、后耙齿10、下悬挂11、弹性围圈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包括,上悬挂1、液压油缸2、地轮3、钩子4、主架5、上连杆6、前连杆7、后连杆8、前耙齿9、后耙齿10,其特征在于,主架5是框架结构,在主架5前面的横梁上部设有与牵引设备连接的悬挂部位,所述的悬挂部位为上悬挂1,在主架5前面的横梁下部的两端设有与牵引设备连接的悬挂部位,此悬挂部位为下悬挂11。如图5、6所示,在上悬挂1部位的后部设有液压油缸2,所述的液压油缸2一端与上连杆6一端活动链接,上连杆6下部的前端与前连杆7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7下部与前耙齿9横梁焊接,前耙齿9横梁与主架5中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上连杆6下部的后端与后连杆8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8下部与后耙齿10的横梁焊接,后耙齿10的横梁与主架5后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耙齿9与后耙齿10呈半圆形设计,在前耙齿9、后耙齿10与横梁的连接部位是弹性围圈12的设计,以在工作过程中有更大的弹性,用以增加前耙齿9、后耙齿10的韧度。所述的前耙齿9或后耙齿10并排分布在横梁上;所述的前耙齿9与后耙齿10交错设置。如图5、6所示,在主架5前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在主架5中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所述的两排钩子4交错设置。所述的钩子4是起到把农作物的根部钩出地表层。如图5、6所示,所述的液压油缸2是为了控制上连杆6带动前连杆7和后连杆8上的前耙齿9和后耙齿10在把根茬和残膜收集完成后,达到了不停车快速把根茬和残膜成堆的放下后再继续作业的效果。如图5、6所示,在主架5前横梁的两侧设有可调节高低的地轮3,所述的地轮3可起到限制钩子4和前耙齿9和后耙齿10在工作时的扎地深度,同时也起到稳固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包括,上悬挂(1)、液压油缸(2)、地轮(3)、钩子(4)、主架(5)、上连杆(6)、前连杆(7)、后连杆(8)、前耙齿(9)、后耙齿(10),其特征在于,主架(5)是框架结构,在上悬挂部位的后部设有液压油缸(2),所述的液压油缸(2)一端与上连杆(6)一端活动链接,上连杆(6)下部的前端与前连杆(7)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7)下部与前耙齿(9)横梁焊接,前耙齿(9)横梁与主架(5)中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上连杆(6)下部的后端与后连杆(8)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8)下部与后耙齿(10)的横梁连接,后耙齿(10)的横梁与主架(5)后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在主架(5)前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在主架(5)中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在主架(5)前横梁的两侧设有可调节高低的地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包括,上悬挂(1)、液压油缸(2)、地轮(3)、钩子(4)、主架(5)、上连杆(6)、前连杆(7)、后连杆(8)、前耙齿(9)、后耙齿(10),其特征在于,主架(5)是框架结构,在上悬挂部位的后部设有液压油缸(2),所述的液压油缸(2)一端与上连杆(6)一端活动链接,上连杆(6)下部的前端与前连杆(7)活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7)下部与前耙齿(9)横梁焊接,前耙齿(9)横梁与主架(5)中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上连杆(6)下部的后端与后连杆(8)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8)下部与后耙齿(10)的横梁连接,后耙齿(10)的横梁与主架(5)后部的横梁合页式上下活动连接;在主架(5)前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在主架(5)中部的横梁下部设有一排钩子(4);在主架(5)前横梁的两侧设有可调节高低的地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前耙齿(9)与后耙齿(10)呈半圆形,在前耙齿(9)和后耙齿(10)与横梁的连接部位是弹性围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的根茬和残膜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耙齿(9)并排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任丘市旭日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