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41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挡板,支撑架底部设置有两个下挡板,下挡板上方设置有凹孔,凹孔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指示灯、开关和充电指示灯,右侧下挡板上设置有充电器,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支撑架后端面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板上,连接板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圆筒,空心圆筒内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另一端设置于圆台上,圆台下方设置有底座,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使用手机时即用即取,用完将手机放于支撑架即可再次进行充电,操作便捷,简单实用,同时可根据使用要求调节支撑架角度,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车载手机支架,是在车上用来固定手机的一种支架。用最舒适的方式来使用的,最简约、易用的手机支架,注重用户体验、优秀的结构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人—机的设计理念的参与,让开车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然而,目前常见的车载手机支架仍采用数据线进行充电,车载手机支架仅负责支撑手机进行有线充电,在驾车使用时需频繁拔插数据线,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旨在解决目前常见的车载手机支架采用数据线进行充电,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挡板,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两个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上方设置有凹孔,所述凹孔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指示灯、开关和充电指示灯,右侧所述下挡板上设置有充电器,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支撑架后端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圆筒,所述空心圆筒内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另一端设置于圆台上,所述圆台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电源指示灯、所述开关、所述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器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挡板内表面设置有条形凸起。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所述固定柱所述圆台均采用ABS工程塑料。更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圆筒为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且所述空心圆筒与所述固定柱过盈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正面四周设置有一层散热贴片且所述散热贴片采用石墨烯热辐射贴片。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采用的主要材料为聚氨酯。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技术设置了支撑架、无线充电发射器和充电器,使得本技术在使用时可由充电器供电,无线充电发射器将电能以电磁波形式为手机供电,使用手机时即用即取,用完将手机放于支撑架即可再次进行充电,操作便捷,简单实用;其次,由于本技术设置了连接板、空心圆筒和固定柱,使得本技术可通过手动旋动空心圆筒来调整手机支架角度,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凹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3,本技术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挡板2,支撑架1底部设置有两个下挡板4,下挡板4上方设置有凹孔3,凹孔3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3、开关14和充电指示灯15,右侧下挡板4上设置有充电器5,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6,支撑架1后端面设置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设置于连接板7上,连接板7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圆筒8,空心圆筒8内设置有固定柱9,固定柱9上设置有连接片10,连接片10另一端设置于圆台11上,圆台11下方设置有底座12,电源指示灯13、开关14、充电指示灯15、充电器5和无线充电发射器6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侧挡板2内表面设置有条形凸起21,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支撑架1、固定柱9圆台11均采用ABS工程塑料,质量轻且具有较强的耐冲击性能。空心圆筒8为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且空心圆筒8与固定柱9过盈配合,便于转动空心圆筒8相对固定柱9运动。支撑架1正面四周设置有一层散热贴片且散热贴片采用石墨烯热辐射贴片,提高散热性能,避免热量集聚引发安全事故。底座12采用的主要材料为聚氨酯,连接方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本技术时,先将本技术通过底座12安装于车上合适位置,再将充电器5与外部电源连接,待电源指示灯13亮起后,开启开关14,此时无线充电发射器6将电源供给的电能转化为高频交流电能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将手机置于下挡板4和侧挡板2内后,手机内的无线充电接收器便可以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器6发出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电磁感应将电磁波转为高频电流,然后再经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及稳压电路稳压后加至手机的USB充电端口,为手机充电,此时充电指示灯亮起15;当需要调整角度时,直接用手旋动连接板7,空心圆筒8即可相对于固定柱9旋动,同时连接板7上的连接杆71带动支撑架1旋动。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技术设置了支撑架1、无线充电发射器6和充电器5,使得本技术在使用时可由充电器5供电,无线充电发射器6将电能以电磁波形式为手机供电,使用手机时即用即取,用完将手机放于支撑架1即可再次进行充电,操作便捷,简单实用;其次,由于本技术设置了连接板7、空心圆筒8和固定柱9,使得本技术可通过手动旋动空心圆筒8来调整手机支架角度,满足使用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挡板(2),所述支撑架(1)底部设置有两个下挡板(4),所述下挡板(4)上方设置有凹孔(3),所述凹孔(3)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3)、开关(14)和充电指示灯(15),右侧所述下挡板(4)上设置有充电器(5),所述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6),所述支撑架(1)后端面设置有连接杆(71),所述连接杆(71)设置于连接板(7)上,所述连接板(7)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圆筒(8),所述空心圆筒(8)内设置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上设置有连接片(10),所述连接片(10)另一端设置于圆台(11)上,所述圆台(11)下方设置有底座(12),所述电源指示灯(13)、所述开关(14)、所述充电指示灯(15)、所述充电器(5)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6)与外部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挡板(2),所述支撑架(1)底部设置有两个下挡板(4),所述下挡板(4)上方设置有凹孔(3),所述凹孔(3)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3)、开关(14)和充电指示灯(15),右侧所述下挡板(4)上设置有充电器(5),所述支撑架(1)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6),所述支撑架(1)后端面设置有连接杆(71),所述连接杆(71)设置于连接板(7)上,所述连接板(7)另一端设置有空心圆筒(8),所述空心圆筒(8)内设置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上设置有连接片(10),所述连接片(10)另一端设置于圆台(11)上,所述圆台(11)下方设置有底座(12),所述电源指示灯(13)、所述开关(14)、所述充电指示灯(15)、所述充电器(5)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二维四象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