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8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及电源,该电路包括:DC‑DC变换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整流管电路、续流管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控制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DC‑DC变换器连接,输出端经控制电路与续流管电路的驱动端连接;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续流管电路工作;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ON/OFF,并根据控制信号ON/OFF控制第二驱动电路输出至续流管电路的驱动信号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在零负载或轻负载,及时关断续流管电路,防止损耗过大;以及在高输入电压条件下副边给出关机信号关断电源输出时,及时关断MOS续流管,防止MOS整流管和MOS续流管损坏,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及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及电源。
技术介绍
宽输入电压范围的DC-DC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电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电源领域,因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具有占空比大于50%,工作在一、三象限提高了对磁芯的利用率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副边采用同步整流方式处理,而同步整流的关键技术是整流管和续流管的驱动技术;现有的整流管和续流管的驱动技术的是采用自驱绕组驱动方式和外驱驱动方式;自驱绕组驱动方式虽然电路简单、器件少、成本低廉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输出零负载或轻负载时,损耗大;二是整流管和续流管驱动电压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续流管驱动在高输入电压条件下副边给出关机信号关断电源输出时,不能及时或提前关断续流管的驱动,造成MOS续流管导通时间过长,当续流结束后,MOS续流管仍然是导通状态,此时存在短路对输出电容放电的风险,从而造成MOS整流管和MOS续流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及电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包括:DC-DC变换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整流管电路、续流管电路、输出滤波电路、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管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输出端经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续流管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续流管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作为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整流管电路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续流管电路工作;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ON/OFF,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ON/OFF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输出至所述续流管电路的驱动信号的通断。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PMOS管Q3、NPN三极管Q4、NPN三极管Q36、二极管D18、二极管D19、电容C88、电阻R101、电阻R109、电阻R111;所述P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续流管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P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的连接点,所述电阻R101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9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ON/OFF,所述电容C88和所述电阻R11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信号地SGND之间。或者,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5、NPN三极管Q36、电容C88、电阻R111、电阻R109;所述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续流管电路的连接点,所述二极管D15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9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ON/OFF,所述电容C88和所述电阻R11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信号地SGND之间。又或者,所述控制电路包括:PMOS管Q4、二极管D15、NPN三极管Q36、电容C88、电阻R101、电阻R109、电阻R111;所述P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续流管电路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5连接,所述电阻R101的第一端与所述P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01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9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ON/OFF,所述电容C88和所述电阻R11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信号地SGND之间。优选地,所述DC-DC变换器包括变压器T5,所述变压器T5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第三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后与所述整流管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后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容C52;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后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2的第二端连接后与所述整流管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管电路包括双向稳压管ZD1、电阻R9、NMOS管Q1;所述NMOS管Q1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2的第二端的连接点,所述N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的连接点,所述N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双向稳压管ZD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的连接点,所述双向稳压管ZD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2的第二端的连接点,所述电阻R9两端分别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95、电阻R98、电容C64;所述电阻R95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98的第一端连接后与所述第三副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电阻R95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98的第二端经所述电容C64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续流管电路包括:双向稳压管ZD2、电阻R87、NMOS管Q2;所述N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NMOS管Q2的源极一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另一路连接至所述第三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的连接点,所述NMOS管Q2的漏极与输出滤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变换器(10)、第一驱动电路(20)、第二驱动电路(30)、整流管电路(40)、续流管电路(50)、输出滤波电路(60)、控制电路(70);/n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管电路(4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电路(4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负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经所述控制电路(70)与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输出端作为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n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0)用于驱动所述整流管电路(40)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用于驱动所述续流管电路(50)工作;所述控制电路(70)用于接收控制信号ON/OFF,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ON/OFF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输出至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驱动信号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变换器(10)、第一驱动电路(20)、第二驱动电路(30)、整流管电路(40)、续流管电路(50)、输出滤波电路(60)、控制电路(70);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管电路(4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整流管电路(4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负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10)连接,输出端经所述控制电路(70)与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电路(60)的输出端作为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0)用于驱动所述整流管电路(40)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用于驱动所述续流管电路(50)工作;所述控制电路(70)用于接收控制信号ON/OFF,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ON/OFF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输出至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驱动信号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70)包括:PMOS管Q3、NPN三极管Q4、NPN三极管Q36、二极管D18、二极管D19、电容C88、电阻R101、电阻R109、电阻R111;
所述P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P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8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的连接点,所述电阻R101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9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ON/OFF,所述电容C88和所述电阻R11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信号地SGN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70)包括:二极管D15、NPN三极管Q36、电容C88、电阻R111、电阻R109;
所述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与所述续流管电路(50)的连接点,所述二极管D15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发射极接信号地SGND,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9的第一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ON/OFF,所述电容C88和所述电阻R111并联后连接在所述NPN三极管Q36的基极与信号地SGND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钳位正激电路的同步整流自驱绕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70)包括:PMOS管Q4、二极管D15、NPN三极管Q36、电容C88、电阻R101、电阻R109、电阻R111;
所述P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30)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续流管电路(50)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二极管D15连接,所述电阻R101的第一端与所述P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01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阴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36的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诗良丁开发李秀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