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35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功补偿模块,包括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SVG无功补偿单元及控制单元;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包括可控硅、智能电容器及解谐电抗器;可控硅分别与智能电容器、解谐电抗器及控制单元连接;SVG无功补偿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直流侧电容及LCL滤波电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分别与直流侧电容、LCL滤波电路及控制单元连接;解谐电抗器和LCL滤波电路均与三相交流电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融合SVG和可控硅的无功补偿模块,在实现快速且高精度无功补偿的同时,使得价格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电网电能质量,更有利于市场的广泛推广和电网的大规模补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功补偿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网供电技术,特别是一种无功补偿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晶闸管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基于传统电容电抗的可控硅无功补偿装置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在电力系统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传统电容电抗的可控硅无功补偿装置价格便宜,但补偿精度差(由电容容量决定),响应时间慢(ms级别);高精度无功补偿的SVG价格比可控硅无功补偿装置贵,但补偿精度高(可实现无静差补偿),响应速度快(us级别)。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功补偿模块,用于解决现有无功补偿装置存在的精度差、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功补偿模块,包括: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SVG无功补偿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包括:可控硅、智能电容器及解谐电抗器;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与所述智能电容器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解谐电抗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SVG无功补偿单元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功补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SVG无功补偿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包括:可控硅、智能电容器及解谐电抗器;/n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与所述智能电容器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解谐电抗/n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n所述SVG无功补偿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直流侧电容及LCL滤波电路;/n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侧电容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n管的第二端与所述LCL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第三端与所述/n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n所述解谐电抗器的另一端和所述LCL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功补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SVG无功补偿单元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可控硅无功补偿单元包括:可控硅、智能电容器及解谐电抗器;
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与所述智能电容器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解谐电抗
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SVG无功补偿单元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直流侧电容及LCL滤波电路;
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侧电容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
管的第二端与所述LCL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第三端与所述
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解谐电抗器的另一端和所述LCL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均与三相交流电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
所述风扇与一直流电源连接,用于为所述可控硅、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所述解谐电抗器散热;
所述直流电源用于为所述风扇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包括:第一火线端、第二火线端及第三火线端;
所述解谐电抗器的另一端包括三个第一输出端,三个所述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火线端、第二火线端及所述第三火线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豹孟欣
申请(专利权)人:斯德瑞上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