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激光加工头及光纤激光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5292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激光加工头及光纤激光器,其中,该杂散光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反射部与吸收部,吸收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吸收面、第二吸收面和第三吸收面,反射部的反射面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杂散光反射至第一吸收面,第一吸收面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杂散光反射至第二吸收面,第二吸收面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杂散光反射至第三吸收面或者第一吸收面;第三吸收面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杂散光反射至第二吸收面。上述设置使得杂散光能够在吸收部完成自上至下与自下至上的两条路径的反射与吸收,提高了杂散光的吸收效率,降低激光加工头内部腔体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激光加工头及光纤激光器
本技术涉及激光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激光加工头及光纤激光器。
技术介绍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可在光纤放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在泵浦光的作用下光纤内极易形成高功率密度,造成激光工作物质的激光能级“粒子数反转”,当适当加入正反馈回路(构成谐振腔)便可形成激光振荡输出。随着光纤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激光器功率的提升,激光器输出的散射光功率开始增大,导致激光加工头内部腔体温度过高,加工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以解决激光加工头内部腔体温度过高导致加工稳定性下降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该杂散光吸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部与吸收部,所述反射部包括反射面,所述吸收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吸收面、第二吸收面和第三吸收面,所述反射面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吸收面,所述第一吸收面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部(1)与吸收部(2),所述反射部(1)包括反射面(11),所述吸收部(2)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吸收面(21)、第二吸收面(22)和第三吸收面(23),所述反射面(11)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吸收面(21),所述第一吸收面(21)能吸收部分所述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吸收面(22),所述第二吸收面(22)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三吸收面(23)或者所述第一吸收面(21);所述第三吸收面(23)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吸收面(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散光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部(1)与吸收部(2),所述反射部(1)包括反射面(11),所述吸收部(2)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吸收面(21)、第二吸收面(22)和第三吸收面(23),所述反射面(11)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一吸收面(21),所述第一吸收面(21)能吸收部分所述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吸收面(22),所述第二吸收面(22)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三吸收面(23)或者所述第一吸收面(21);所述第三吸收面(23)能吸收部分杂散光并能将剩余的所述杂散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吸收面(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散光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为圆筒状,所述反射部(1)与所述吸收部(2)沿所述壳体的中心线的切面形状均为轴对称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散光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11)为向远离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方向凹陷的弧形面,所述反射面(11)围成第一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2)的内径尺寸沿靠近所述吸收部(2)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琳陈明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波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