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涉及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两侧均啮合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转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另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连杆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底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杆,若干第一支撑杆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一连杆贯穿第二通槽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连杆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
本技术涉及教学教具
,具体为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电力拖动是指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拖动机械设备运动的一种拖动方式,又称电机传动,其中针对伺服电机,以往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通过举例给出电机转速、螺杆导程和脉冲输出频率等条件,没有实践演示,使得学生理解困难,因而,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理解,就出现了以伺服电机控制的教学实验装置,然而,现有的电力拖动教学模型结构较为复杂,大多针对高校使用,在针对中小学生进行演示时,且使用时操作较多,同时其教学直观效果欠佳,不容易通过直接观察就能很好的理解到所要呈现出的演示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99806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驱动机构,所述伺服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外侧分别设置有位移件和旋转件。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人的身高进行需求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其具有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两侧均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均贯穿且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转杆一端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另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电机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杆,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均开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连杆贯穿所述第二通槽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远离所述第一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运动带动蜗杆进行旋转,蜗杆的旋转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一蜗轮进行旋转,带动第一转杆与第一连杆进行旋转,第一连杆的旋转使得第一滑块与第二连杆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进行高度调整,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进行调整讲解,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与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铰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铰接边垂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柱,所述双向螺纹柱的两端均套设且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柱两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运动带动双向螺纹柱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第二滑块进行运动,带动第三连杆运动,进而对第二支撑板进行角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与第一齿轮,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两端通过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四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一侧依次设有辅助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运动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杆、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运动,通过第三滑块的运动可以直观的观测导程,结构简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套设且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三滑块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设有沿其轴线的刻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第三滑块的连接,可以将第三滑块的运动转化到固定块上,通过刻度线可以直观的观测导程,结构简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转杆远离所述第一伞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啮合有第四伞齿轮,所述第四伞齿轮转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贯穿所述第四固定板且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套设且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沿其任意直径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四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激光灯,当所述转轮运动到某一状态时,所述激光灯的光贯穿所述第三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伞齿轮与第四伞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三转杆与转轮进行旋转,打开激光灯,可以观察激光灯通过转轮的光直观的观察电机的转速,结构简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第一电机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方便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并且万向轮具有自锁性,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运动带动蜗杆进行旋转,蜗杆的旋转使得与其啮合的第一蜗轮进行旋转,带动第一转杆与第一连杆进行旋转,第一连杆的旋转使得第一滑块与第二连杆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进行高度调整,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进行调整讲解,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2.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运动带动双向螺纹柱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第二滑块进行运动,带动第三连杆运动,进而对第二支撑板进行角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者的舒适度;3.第三伞齿轮与第四伞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三转杆与转轮进行旋转,打开激光灯,可以观察激光灯通过转轮的光直观的观察电机的转速,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电机;3、蜗杆;4、第一蜗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所述蜗杆(3)两侧均啮合有第一蜗轮(4),所述第一蜗轮(4)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所述第一转杆(5)的两端均贯穿且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7)远离所述第一转杆(5)一端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8),所述第一通槽(8)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远离所述第一连杆(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10),另设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第二连杆(10)远离所述第一滑块(9)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杆(12),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12)均开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通槽(13),所述第一连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槽(13)且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与所述第二连杆(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1)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14),所述调节装置(14)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所述蜗杆(3)两侧均啮合有第一蜗轮(4),所述第一蜗轮(4)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所述第一转杆(5)的两端均贯穿且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7)远离所述第一转杆(5)一端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8),所述第一通槽(8)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远离所述第一连杆(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10),另设有第一支撑板(11),所述第二连杆(10)远离所述第一滑块(9)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杆(12),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12)均开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通槽(13),所述第一连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槽(13)且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与所述第二连杆(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1)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14),所述调节装置(14)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4)包括第二电机(141)与支撑台(142),所述支撑台(142)、所述第二电机(141)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41)输出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台(14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一侧铰接有第二支撑板(143),所述第二电机(141)输出轴的轴线与铰接边垂直,所述第二电机(1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柱(144),所述双向螺纹柱(144)的两端均套设且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5),所述第二固定板(14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柱(144)两端套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146),所述第二滑块(146)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46)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11)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杆(147),所述第三连杆(147)远离所述第二滑块(146)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力拖动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飞,杨希鑫,
申请(专利权)人:王旭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