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98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可以用于泥岩、生物炭及泥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开展修复稳定性长期监测研究的试验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该系统的2N个试验田块分为2列N行;2列试验田块间设置有工作通道;每个试验田块包括砂砾底层,砖砌且设有防水层的外墙、隔墙和通道墙,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每个试验田块内砂砾底层上的回填土层和污染土层;所述污染土层为含泥岩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生物炭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泥岩及生物炭的铅污染土壤;每个试验田块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入工作通道内的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铅(Pb)污染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治理和修复铅污染土壤刻不容缓。现有的8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中,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见效快等特点,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大面积应用推广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筛选出高效、价廉、稳定并且环境效应良好的修复材料已成为影响该技术能否应用的关键。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钝化剂主要有粘土矿物如泥岩和有机修复材料如生物炭等。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如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占比58%,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氧化物和有机质。其中,泥岩中的蒙脱石因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高岭石属1:1型结构的黏土矿物,遇水容易散开,多层表面电荷决定了高岭石的离子交换速度较快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2N个试验田块(1);所述2N个试验田块(1)分为2列N行,N≥3;/n2列试验田块(1)间设置有工作通道(2);/n每个试验田块(1)包括砂砾底层(3),砖砌的外墙(4)、隔墙(5)和通道墙(6),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每个试验田块(1)内所述砂砾底层(3)上的回填土层(7)和污染土层(8);所述外墙(4)和通道墙(6)通过隔墙(5)连接,每列试验田块(1)中相邻试验田块(1)通过隔墙(5)隔开,所述外墙(4)、隔墙(5)和通道墙(6)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污染土层(8)为含泥岩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生物炭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2N个试验田块(1);所述2N个试验田块(1)分为2列N行,N≥3;
2列试验田块(1)间设置有工作通道(2);
每个试验田块(1)包括砂砾底层(3),砖砌的外墙(4)、隔墙(5)和通道墙(6),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每个试验田块(1)内所述砂砾底层(3)上的回填土层(7)和污染土层(8);所述外墙(4)和通道墙(6)通过隔墙(5)连接,每列试验田块(1)中相邻试验田块(1)通过隔墙(5)隔开,所述外墙(4)、隔墙(5)和通道墙(6)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污染土层(8)为含泥岩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生物炭的铅污染土壤或者含泥岩及生物炭的铅污染土壤;
每个试验田块(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进水端位于砂砾底层(3)下方,排水端穿过通道墙(6)通入工作通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位于每个试验田块(1)下方的砂砾底层(3)均为中间低周围高的结构,所述排水管(9)的进水端位于该试验田块(1)下方砂砾底层(3)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泥岩或/和生物炭的土壤铅钝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楠李刚李燕罗玉虎魏样孙婴婴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