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及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96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包括胖样品瓶,所述胖样品瓶的瓶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通过抽气软管连接有直流真空泵,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与抽气软管之间设有第一管路接头,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孔径为不大于1mm。在使用其他样品采集装置的时候,抽真空是为了使叶片样品完全浸入胖样品瓶内的样品液内,但是在抽真空的时候极容易出现叶片样品被真抽至飞出液面,导致直接被吸至管内,而使用本申请的采用装置结构后能够有效避免叶片被吸至管内的情况出现,根据多次试验的检测,其效果在直流真空泵为胖样品瓶内提供抽气压强值为30mmhg时效果最佳,叶片下沉情况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及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
本技术涉及电镜采样
,具体涉及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及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
技术介绍
在对生物样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需要先将其用固定剂进行固定,经典的生物样品固定方法是分别采用醛类固定液和锇酸溶液对生物样品进行前后双固定,而后再经过脱水、浸透、包埋、聚合等一系列处理将生物样品制作成树脂包埋块进行切片,将获得的生物样品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中进行观察。某些生物样品在电镜样品处理前固定液即醛类固定液中难以下沉,如某些小型昆虫及其各种外部感觉附肢及内部解剖组织,水稻叶片等植物组织,在将其放入醛类固定剂中进行前固定时,总是漂浮在固定剂液面之上,即使对其进行抽真空操作,亦很难下沉,有时还会在抽真空过程中随固定液一起喷至容器壁、盖,甚至还会喷出管外,给实验进行带了很大阻碍,同时在对样品进行抽真空操作环节,时间过长将不利于样品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及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胖样品瓶(1),所述胖样品瓶(1)的瓶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31),所述第一密封盖(31)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通过抽气软管(61)连接有直流真空泵(63),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与抽气软管(61)之间设有第一管路接头(51),所述第一管路接头(51)的孔径为不大于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镜样品抽真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胖样品瓶(1),所述胖样品瓶(1)的瓶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31),所述第一密封盖(31)上设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通过抽气软管(61)连接有直流真空泵(63),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与抽气软管(61)之间设有第一管路接头(51),所述第一管路接头(51)的孔径为不大于1mm。


2.一种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胖样品瓶(1),所述胖样品瓶(1)的瓶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31),还包括箱体(92)和离心管样品瓶(2),所述胖样品瓶(1)和离心管样品瓶(2)均放置在箱体(92)内的,所述胖样品瓶(1)和离心管样品瓶(2)之间连有三通阀(62),所述第一连接管口通过抽气软管(61)与三通阀(62)连接,所述三通阀(62)的第三端口连有直流真空泵(63),所述第一连接管口与抽气软管(61)之间设有第一管路接头(51),所述第一管路接头(51)的孔径为不大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92)内还设有两个快速夹(4),所述快速夹(4)用于夹持胖样品瓶(1)或离心管样品瓶(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镜样品野外多功能采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样品瓶(2)的瓶口处设有第二密封盖(32),所述第二密封盖(32)通过抽气软管(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汝芳吴彤徐信兰贾永霞胡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