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杆和夹持杆,夹持杆两端分设夹子和吊重,夹持杆上设卡位销,固定杆上开设通槽,夹持杆穿过通槽并通过卡位销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时的预加张力波动问题,利用简单的吊重方法,提高了纤维预加张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有机纤维力学性能测试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属于纤维性能测试领域。
技术介绍
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先进工业及民用产业等领域。高性能有机纤维的力学性能准确测试对下游应用至关重要,国内外都制定了相关的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如GB/T19975-2005《高强化纤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ASTMD885-07《StandardTestMethodsforTireCords,TireCordFabrics,andIndustrialFilamentYarnsMadefromManufacturedOrganic-BaseFibers》等,相关标准都对纤维测试时的预加张力做了明确要求,如GB/T19975-2005要求纤维预加张力为0.2cN/dtex±0.01cN/dtex。在实际测试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将纤维手动夹持在拉力机上,虽然有张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显示预加张力数据,但会存在多次测试之间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预加张力波动较大,影响纤维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提高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时的预加张力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授权公告号为CN205656070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纤维拉伸测试装置,克服了传统拉伸测试设备通过手动调动公夹具以施加预加张力,导致预加张力不可控、公夹具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该专利在拉力传感器的反馈指导下,通过公夹具定位伺服电动机带动丝杠滑台,使得公夹具快速精准地定位在拉伸起始位置,因此,在拉伸测试试验前通过在测试系统内输入预加张力值,即可实现公夹具快速精准地定位在拉伸起始位置,不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也使得预加张力大小可控。但实际应用时,为保证测试的精准度,对装置性能要求高,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时的预加张力波动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利用简单的吊重方法,提高了纤维预加张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杆和夹持杆,夹持杆两端分设夹子和吊重,夹持杆上设卡位销,固定杆上开设通槽,夹持杆穿过通槽并通过卡位销限位。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拉力机上,吊重位于固定杆下方,卡位销位于固定杆上方,夹子位于固定杆上方并配合拉力机的上部夹具使用。所述通槽的宽度为0.8-2.0mm;夹持杆的厚度为0.5-1.5mm,宽度为2-10mm。为能够适用于更小的纤度范围,本技术中,所述夹持杆、夹子和卡位销的总重不超过100g。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合理,测试时,纤维首先由夹子固定,并通过吊重方法对纤维施加一定的预加张力,然后再将该纤维夹持在拉力机上,避免操作者手动将纤维夹持在拉力机上时施加预加张力的波动变化。(2)本技术结构简单,将固定杆直接加装于现有拉力机上即可,设备投入成本低。(3)本技术适用性广,通过吊重重量变化可以用于各规格纤维,可以进行无捻法和加捻法测试。(4)本技术操作简单,操作者一人即可完成测试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适用于高性能有机纤维的力学性能测试,可以实现各规格纤维预加张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测试准确度和稳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夹子,2—夹持杆,3—固定杆,4—吊重,5—卡位销,6—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如图1、图2结构所示,该预加张力控制装置主要由固定杆3和夹持杆2组合,固定杆3用于固定在拉力机的立柱侧面,其中部开设有通槽6,夹持杆2中部设卡位销5,使用时,将夹持杆2穿过固定杆3的通槽6后,由卡位销5进行限位,如图1所示,在夹持杆2的两端还分设有吊重4和夹子1,吊重4位于固定杆3下方,可通过挂钩更换,夹子1和卡位销5均位于固定杆3上方。本实施例中,夹持杆2为扁平杆,厚度在0.5-1.5mm之间,宽度在2-10mm之间,与之对应通槽6呈狭缝状,宽度在0.8-2.0mm之间,并保证夹持杆2和通槽6的摩擦力尽可能小。测试时,将纤维的一端先在拉力机下部夹具上夹持,另一端绕过拉力机上部夹具后用夹持杆2的夹子1夹住,松手后因吊重4重量下坠拉紧,对纤维施加预加张力,然后将拉力机上部夹具夹持纤维厚,松开夹子1,即可启动测试。夹持杆2、夹子1、卡位销5和吊重4的总重应在测试标准规定的初始张力重量范围内。实施例2: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将纤维一端在拉力机下部夹具上夹持,纤维另一端绕过拉力机上部夹具后用夹持杆2的夹子1夹住,利用吊重4重量下坠将纤维拉紧,然后用拉力机上部夹具夹持被拉紧的纤维,再松开夹子1,启动测试。本实施例中,采用1000dtex的对位芳纶纤维,夹持杆2宽度为5.5mm、厚度为1.0mm,固定杆3的狭缝宽度为1.5mm,夹子1、夹持杆2和卡位销5的总重为50g,吊重4重量为155g。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800dtex的对位芳纶纤维,夹持杆2宽度为4mm、厚度为1.0mm,固定杆3的狭缝宽度为1.5mm,夹子1、夹持杆2和卡位销5的总重为38g,吊重4重量为125g。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采用2000dtex的芳纶Ⅲ纤维,夹持杆2宽度为7mm、厚度为1.5mm,固定杆3的狭缝宽度为2.0mm,夹子1、夹持杆2和卡位销5的总重为93g,吊重4重量为315g。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3)和夹持杆(2),夹持杆(2)两端分设夹子(1)和吊重(4),夹持杆(2)上设卡位销(5),固定杆(3)上开设通槽(6),夹持杆(2)穿过通槽(6)并通过卡位销(5)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3)和夹持杆(2),夹持杆(2)两端分设夹子(1)和吊重(4),夹持杆(2)上设卡位销(5),固定杆(3)上开设通槽(6),夹持杆(2)穿过通槽(6)并通过卡位销(5)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的预加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固定于拉力机上,吊重(4)位于固定杆(3)下方,卡位销(5)位于固定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峰,杨文良,张长香,薛晴岚,
申请(专利权)人: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