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8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具体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装置、换热板、大换热管和小换热管,所述小换热管插接在所述大换热管内壁,所述小换热管内壁一端插接固定柱;所述固定装置包括T形螺柱一,所述大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一,所述小换热管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螺纹槽二,所述T形螺柱一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一和所述螺纹槽二内壁;所述小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螺纹槽三,所述固定柱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更换使用场景时,可以对换热管的长度进行改变,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还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系统是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其功能是实现不同温度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换热系统设计的重点就在于能使工质具有比较理想的流动特性,这就要求设计的换热系统各部件在满足换热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工质循环阻力,换热系统是化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属于工业辅助系统,工业中通常会采用换热系统来为核心工艺单元提供能量和将产品冷却到规定温度,降低化工过程的能耗、提高能效,换热系统可以分为高温换热系统和余热利用换热系统,两者在工艺参数上存在着较大区别,高温换热系统由于用于工质或者产品降温,对于出口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余热利用换热系统则没有限制,而换热管是换热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零件,换热管是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换热管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使用场景来进行长度上的变化,这样就会影响到换热效率,若是更换换热管的话,就会提高成本的投入。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换热系统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系统,通过固定装置将小换热管固定在大换热管内壁,然后再通过固定装置将小换热管固定在换热板上,以解决现有的换热管在使用时,无法根据使用场景来进行长度上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换热板、大换热管和小换热管,所述小换热管插接在所述大换热管内壁,所述小换热管内壁一端插接固定柱;所述固定装置包括T形螺柱一,所述大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一,所述小换热管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螺纹槽二,所述T形螺柱一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一和所述螺纹槽二内壁;所述小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螺纹槽三,所述固定柱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四,所述螺纹槽三和所述螺纹槽四内壁螺纹连接T形螺柱二。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杆一,所述大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通孔一,所述小换热管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通孔二,所述连接杆一插接在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内壁,所述连接杆一内壁两端插接销钉一。优选的,所述小换热管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通孔三,所述固定柱内壁开设有通孔四,所述通孔三和所述通孔四内壁插接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内壁两端插接销钉二。优选的,所述销钉一位于所述大换热管两侧。优选的,所述销钉二位于所述小换热管两侧。优选的,所述换热板两端均匀固定安装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端设置成圆台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小换热管插在固定柱上,然后将小换热管往里推动,直至螺纹槽三与螺纹槽四对齐,对齐后,将T形螺柱二插进顶部螺纹槽三中,然后转动T形螺柱二,T形螺柱二就会在螺纹槽三和螺纹槽四中进行旋转下降,从而使T形螺柱二固定在螺纹槽三和螺纹槽四中,这样就会让小换热管固定在固定柱上,当更换使用场景时,将大换热管插进小换热管中,然后往里推动大换热管,直至大换热管与小换热管的长度达到所需要的长度,然后转动大换热管使螺纹槽一与螺纹槽二对齐,对齐后,将T形螺柱一插进顶部螺纹槽一中,然后转动T形螺柱一,T形螺柱一就会在螺纹槽一和螺纹槽二中进行旋转下降,从而使T形螺柱一固定在螺纹槽一和螺纹槽二中,这样就会让小换热管固定在大换热管上,从而达到增加长度的作用,通过在更换使用场景时,可以对换热管的长度进行改变,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还降低了成本的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换热板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结构正视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局部爆炸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正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正视B区域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局部爆炸式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装置1、T形螺柱一11、螺纹槽一111、螺纹槽二112、T形螺柱二113、螺纹槽三114、螺纹槽四115、连接杆一12、通孔一121、通孔二122、销钉一123、通孔三124、连接杆二125、销钉二126、通孔四127、换热板2、固定柱21、大换热管3、小换热管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附图1-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固定装置1、换热板2、大换热管3和小换热管4;进一步地,所所述小换热管4插接在所述大换热管3内壁,所述小换热管4内壁一端插接固定柱21,具体的,大换热管3对小换热管4具有固定作用,小换热管4插接在大换热管3内壁具有增加换热管长度的作用,固定柱21对小换热管4具有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T形螺柱一11,所述大换热管3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一111,所述小换热管4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螺纹槽二112,所述T形螺柱一11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一111和所述螺纹槽二112内壁,具体的,通过将T形螺柱一11螺纹连接在螺纹槽一111和螺纹槽二112内壁具有将小换热管4固定在大换热管3内壁中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小换热管4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螺纹槽三114,所述固定柱21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四115,所述螺纹槽三114和所述螺纹槽四115内壁螺纹连接T形螺柱二113,具体的,通过螺纹槽三114和螺纹槽四115内壁螺纹连接T形螺柱二113具有将小换热管4固定在固定柱21上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2两端均匀固定安装所述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一端设置成圆台形,具体的,换热板2对固定柱21具有固定作用,固定柱21一端设置成圆台形具有便于插进小换热管4中的作用。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小换热管4插在固定柱21上,然后将小换热管4往里推动,直至螺纹槽三114与螺纹槽四115对齐,对齐后,将T形螺柱二113插进顶部螺纹槽三114中,然后转动T形螺柱二113,T形螺柱二113就会在螺纹槽三114和螺纹槽四115中进行旋转下降,从而使T形螺柱二113固定在螺纹槽三114和螺纹槽四115中,这样就会让小换热管4固定在固定柱21上,当更换使用场景时,将大换热管3插进小换热管4中,然后往里推动大换热管3,直至大换热管3与小换热管4的长度达到所需要的长度,然后转动大换热管3使螺纹槽一111与螺纹槽二112对齐,对齐后,将T形螺柱一11插进顶部螺纹槽一111中,然后转动T形螺柱一11,T形螺柱一11就会在螺纹槽一111和螺纹槽二112中进行旋转下降,从而使T形螺柱一11固定在螺纹槽一111和螺纹槽二112中,这样就会让小换热管4固定在大换热管3上,从而达到增加长度的作用。实施例2,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固定装置(1)、换热板(2)、大换热管(3)和小换热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换热管(4)插接在所述大换热管(3)内壁,所述小换热管(4)内壁一端插接固定柱(21);/n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T形螺柱一(11),所述大换热管(3)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一(111),所述小换热管(4)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螺纹槽二(112),所述T形螺柱一(11)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一(111)和所述螺纹槽二(112)内壁;/n所述小换热管(4)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螺纹槽三(114),所述固定柱(21)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四(115),所述螺纹槽三(114)和所述螺纹槽四(115)内壁螺纹连接T形螺柱二(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固定装置(1)、换热板(2)、大换热管(3)和小换热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换热管(4)插接在所述大换热管(3)内壁,所述小换热管(4)内壁一端插接固定柱(21);
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T形螺柱一(11),所述大换热管(3)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螺纹槽一(111),所述小换热管(4)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设有螺纹槽二(112),所述T形螺柱一(11)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一(111)和所述螺纹槽二(112)内壁;
所述小换热管(4)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螺纹槽三(114),所述固定柱(21)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四(115),所述螺纹槽三(114)和所述螺纹槽四(115)内壁螺纹连接T形螺柱二(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还包括连接杆一(12),所述大换热管(3)左侧内壁两端开设有两组通孔一(121),所述小换热管(4)右侧内壁两端均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晶刘东赵凯何新平赵新顺石繁槐薛建勋张天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家暖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