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72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系统包括多个降温机构,各个所述降温机构通过供水管道连接有供水池;各个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本技术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
技术介绍
漆包线生产车间,因为蒸汽以及设备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温度较高,夏季时较高的厂房温度容易造成人员中暑,不利于生产人员工作。传统对漆包线生产车间降温方式是采用排气扇,把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热空气抽离,从而实现车间温度下降,或者采用空调或者制冷设备向车间内输送冷空气,从而实现车间内温度的降低。上述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温度的降低,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并且调温不明显。基于以上问题,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车间使用的降温设备或者系统是现在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并且降温效果良好的降温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侧墙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水帘壁;所述水帘壁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所述横向管道下端连接有汇流板,所述汇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汇流横槽;所述板体上还设有排流孔。所述排流孔下端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卡接在降温片上端。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内设有缓冲通道,所述缓冲通道内径最大处大于横向管道的内径;所述缓冲管上端与横向管道相连接;所述缓冲管下端延伸至汇流横槽内部。所述缓冲通道依次分为过渡区、崩散区以及流动区,所述过渡区靠近喷水孔设置;所述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大于流动区缓冲通道内径,过渡区缓冲通道内径小于崩散区缓冲通道内径。所述过渡区与流动区错位分布。所述流动区设有用于分割水液的分割棉线。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包覆有隔热层;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上都连接有供水泵。所述支撑框架边缘处设有限位侧挡;所述限位侧挡上设有多个横向侧挡;所述横向侧挡与限位侧挡通过卡扣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各个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缓冲管的剖视图。图4为图3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供水池,2、支撑框架,23、水帘壁,3、回水管道,4、供水管道,5、供水泵,6、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生产车间包括车间侧墙,所述车间侧墙上开设有放置开口;放置开口内设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通过供水管道4连接有供水池1;所述降温机构通过回水管道3与供水池1相连通;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上设有与供水管道4相连接的横向管道21,所述横向管道21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2下端设有接水槽22,所述供水池1通过供水管道4与横向管道21相连通;所述接水槽22通过回水管道3与供水池1相连通;在车间侧墙上设置放置开口,这里放置开口上可以使用原有的窗台结构;减少了再墙壁上开设放置开口对侧墙承重能力的影响;另外,本技术的原理是,漆包线生产时,因为设备的应用,一些设备需要把漆包线生产产生的废气外排,从而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内整体来看是在向室外排放空气的,这样就使得漆包线生产车间室内是相当于处于负压状态的,所以外部空气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侧墙或者墙体上孔洞进入生产车间内部,本技术基于这样的空气流动基础,设置了降温系统,降温系统主要是通过水液对空气进行降温,使得室外热空气经过水冷后,再进入室内,起到一个很好的降温效果,另外,本技术主要部件为供水池1,供水池1连接有各个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可以喷洒水液,从而对从降温机构穿过的空气进行冷却操作;相邻降温机构是相互连通的,同时为了控制管道是否通断,在本技术中供水管道4以及各个横向管道21上设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各个管道是否通断;另外,在本技术中横向管道21主要起到一个喷洒水液的作用,方便后续把水液喷洒到水帘壁23上;接水槽22的设置,方便水液的回收,有利于水液的重复利用;综上,可以知道,本技术公开了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漆包线生产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各个降温机构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温度。作为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框架2内设有水帘壁23;水帘壁23为一个现有结构,但是水帘壁23应用与整个漆包线生产车间上,来实现对漆包线生产车间内的空气冷却是现在所不具备的;另外,所述水帘壁23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水帘壁23充分吸收水液,从而使得水帘壁23更好的对穿过水帘壁23的热空气进行冷却。作为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横向管道21下端连接有汇流板24,所述汇流板24包括板体241,所述板体241上设有汇流横槽242;所述板体241上还设有排流孔245;汇流板24的设置,方便了横向管道21出来的水液汇集,起到一个减缓水流的作用,因为横向管道21是与供水管道4相连接,横向管道21与供水管道4因为管径的区别,不可避免的存在压差,如果使用横向管道21直接喷射水液,水液撞击到水帘壁23上端,会不可避免出现水液的崩散,使得车间侧壁上具有较大水液,不利于保证车间的干燥性;另外汇流横槽242使得汇流板24具有一定的深度,从而使得从横向管道21流出的水液具有一个初步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水液具有较大的动能,减少了后续水液喷洒在水帘壁23上崩散的范围;排流孔245的设置;可以使得汇流横槽242内汇集的水液外排,排放到水帘壁23上,使得水帘壁23的浸湿。作为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排流孔245下端设有导流管243,导流管243的设置,相当于延长了排流孔245的尺寸,使得排流孔245的端部下移,更好的避免了水液的崩散,另外,作为更大的优化,在所述导流管243下端设有V型开口244;所述V型开口244卡接在降温片上端;这样的设置,使得导流管243下端得到限制,避免了导流管243的摆动,同时导流管243端部与水帘壁23上端相贴合,从而使得水液排出后直接接触水帘壁23,从根本上规避了水液崩散的问题。作为优选的,本技术中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26;所述缓冲管26内设有缓冲通道261,所述缓冲通道261内径最大处大于横向管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侧墙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侧墙放置开口内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供水管道相连接的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上设有喷水孔;所述支撑框架下端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通过回水管道与供水池相连通;所述供水池通过供水管道与横向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水帘壁;所述水帘壁包括多个降温片;各个所述降温片纵向平行分布;相邻降温片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下端连接有汇流板,所述汇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汇流横槽;所述板体上还设有排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孔下端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卡接在降温片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车间用的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水孔都连接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内设有缓冲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兵张正红杨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