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70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包括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包括箱体,箱体内置显热交换器芯体,箱体外壁设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和室内新风口,室内排风口通过室内排风管通至食堂厨房,室内新风口通过室内送风管通至食堂就餐区,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外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和室内新风口之间通过隔板分别形成4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中,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外排风口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蒸发器,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内新风口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软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供暖方式能耗较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传统供暖方式风速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用餐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则相应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广阔的区域提出采暖要求。目前我国餐厅供暖现状按地域分为南北两种情况。北方食堂主要采用集中供暖,通过暖气片形式散热。南方食堂主要采用多联机来提供就餐供暖。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推动了多种能源采暖方式的发展,这种采暖方式也显露出很多缺点。比如北方散热器形式采暖仍存在占用空间及影响装修效果;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产生灰尘飞起,使暖气上方的墙面布满灰尘,影响就餐卫生;南方食堂多使用多联机形式采暖存在一套机组的制冷(热)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较食堂这类大空间的空调要求,多台室内机经济性又不好,且不能很好地为人员集中就餐区供暖,造成部分能源浪费。针对以上弊端,并结合南方和北方食堂冬季供暖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显热交换器结合热泵的供暖系统,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既高效又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供暖方式能耗较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传统供暖方式风速不易控制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包括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至双层百叶形式的用户末端,所述显热交换器具体结构为:包括箱体,箱体内置显热交换器芯体,箱体外壁设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和室内新风口,室内排风口通过室内排风管通至食堂厨房,室内新风口通过室内送风管通至食堂就餐区,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外新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排风口和室内新风口之间通过隔板分别形成4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中,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外排风口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蒸发器,显热交换器芯体与室内新风口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软管连通,室外排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二风机,室内送风口还设置有第一风机。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冷凝器入口和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节流阀,蒸发器入口和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压缩机共同构成热泵系统。室内送风管通过支管a贴附于食堂立柱上,支管a末端连接双层百叶送风口a,双层百叶送风口a位于就餐区侧上方。室内送风管与支管a之间通过三通a连接。室内排风管通过支管b贴附于食堂立柱上,支管b末端连接双层百叶送风口b,双层百叶送风口b位于就餐区侧上方。室内排风管和支管b之间通过三通b连接。室外新风口内部还设置有过滤装置,用以过滤吸入的杂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新型供暖系统充分利用食堂排风的热量,一方面通过显热交换器将室外新风预热,另一方面排风提高热泵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进而提高热泵系统的效率。(2)该新型供暖系统将预热后的新风通往热泵系统的冷凝器,新风经过显热交换器、热泵冷凝器两级加热后通过送风管道送入就餐区,保证就餐人员的热量需求。(3)该新型供暖系统采用全新风直流系统,新风被加热后首先经过就餐区,之后再进入厨房间满足风量平衡的需求,新风品质得到梯级利用。(4)该新型供暖系统采用了风管贴柱两侧送风的布置方式,加以双层百叶的末端上送风形式,双层百页风口具有两层相互垂直页片,用来调节水平和垂直页片的角度,将气流扩散面扩大,并且控制其风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与调节阀配合使用,使得风向和风速易于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中显热交换器与热泵系统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显热交换器,2.室内送风管,3.室内排风管,4.双层百叶送风口a,5.双层百叶送风口b,6.室内排风口,7.室内送风口,8.第一风机,9.冷凝器,10.排出室外,11.第二风机,12.蒸发器,13.室外新风入口,14.过滤装置,15.显热交换器芯体,16.支管a,17.节流阀,18.支管b,19.压缩机,20.三通a,21.三通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至双层百叶形式的用户末端,所述显热交换器具体结构为:包括箱体1,箱体1内置显热交换器芯体15,箱体1外壁设有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室内排风口6通过室内排风管3通至食堂厨房,室内新风口7通过室内送风管2通至食堂就餐区,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之间通过隔板分别形成4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中,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排风口10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蒸发器12,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内新风口7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9,冷凝器9和蒸发器12通过软管连通,室外排风口10处还设置有第二风机11,室内送风口还设置有第一风机8。如图3所示,冷凝器9入口和蒸发器12之间还连接有节流阀17,蒸发器12入口和冷凝器9之间还设置有压缩机19,冷凝器9、蒸发器12、节流阀17、压缩机19共同构成热泵系统。室内送风管2通过支管a16贴附于食堂立柱上,支管a16末端连接双层百叶送风口a4,双层百叶送风口a4位于就餐区侧上方。室内送风管2与支管a16之间通过三通a20连接。室内排风管3通过支管b18贴附于食堂立柱上,支管b18末端连接双层百叶送风口b5,双层百叶送风口b5位于就餐区侧上方。室内排风管3和支管b18之间通过三通b21连接。室外新风口13内部还设置有过滤装置14,用以过滤吸入的杂质。本技术的显热交换器1分为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新风流道按照新风进风方向依次设置室外新风口13、过滤装置14、显热交换器滤芯15、冷凝器9、第一风机8和室内新风口7;排风流道按照排风方向依次设置室内排风口6、显热交换器芯体15、蒸发器12、第二风机11和室外排风口10;新风流道与排风流道在显热交换器芯体内发生显热交换。室内排风口6连接室内排风管3至厨房,室内新风口7连接室内送风管2,室内送风管2通过三通连接各分管通往就餐区贴柱送风,送风口形式分别为双层百叶送风口a4和双层百叶送风口b5。本技术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厨房间的排风在第二风机11的抽吸作用下,通过室内排风口6经室内排风管3进入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中,与新风流道中的新风进行显热交换之后经蒸发器12,排风掠过蒸发器12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温度,最终经室外排风口10排出室外。室外新风经室外新风口13、过滤装置14至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排风流道中的排风进行显热交换之后经冷凝器9,新风温度通过与排风流道的显热交换被提高,最终经室内送风口7送入室内。供暖时,由压缩机19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至双层百叶形式的用户末端,所述显热交换器具体结构为:包括箱体(1),箱体(1)内置显热交换器芯体(15),箱体(1)外壁设有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室内排风口(6)通过室内排风管(3)通至食堂厨房,室内新风口(7)通过室内送风管(2)通至食堂就餐区,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之间通过隔板分别形成4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中,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排风口(10)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蒸发器(12),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内新风口(7)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9),冷凝器(9)和蒸发器(12)通过软管连通,室外排风口(10)处还设置有第二风机(11),室内送风口还设置有第一风机(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至双层百叶形式的用户末端,所述显热交换器具体结构为:包括箱体(1),箱体(1)内置显热交换器芯体(15),箱体(1)外壁设有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室内排风口(6)通过室内排风管(3)通至食堂厨房,室内新风口(7)通过室内送风管(2)通至食堂就餐区,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新风口(13)、室外排风口(10)、室内排风口(6)和室内新风口(7)之间通过隔板分别形成4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中,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外排风口(10)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蒸发器(12),显热交换器芯体(15)与室内新风口(7)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凝器(9),冷凝器(9)和蒸发器(12)通过软管连通,室外排风口(10)处还设置有第二风机(11),室内送风口还设置有第一风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食堂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9)入口和蒸发器(12)之间还连接有节流阀(17),蒸发器(12)入口和冷凝器(9)之间还设置有压缩机(19),冷凝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育慧陶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